燼讀作jìn。
詳細釋義:
壹、〈名〉
1、形聲。從火,盡聲。本義:物體燃燒後的剩余。
2、同本義。
請收合余燼。——《左傳·成公二年》
燭燼夜有數升。——《北史·呂思禮傳》
又如:灰燼;余燼;燼灰(灰燼);燼骨(骨灰)
3、殘余、剩余或殘跡。
民靡有黎,具禍以燼。——《詩·大雅·桑柔》
二、〈動〉
1、燒毀;化成灰燼。
如:燼燃(焚燒);燼滅(燒毀,滅絕);燼萌(火的余燼和草的萌芽。比喻禍根)。
相關詞組:
1、灰燼huī jìn。
物體燃燒後的剩余物。三國魏曹冏《六代論》:“宗廟焚為灰燼,宮室變為蓁數。”晉幹寶《搜神記》卷壹:“封子積火自燒,而隨煙氣上下,視其灰燼,猶有其骨。”
2、炊燼chuī jìn。
草木灰。明宋應星《天工開物·麥工》:“陜洛之間,憂蟲蝕者,或以砒霜拌種子,南方所用惟炊燼也。”
燼字例句:
1、鳳凰是遠古神話中壹種虛構的鳥。它縱身跳入火焰中,從灰燼中得到重生。即中國人常說的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2、只要我說壹句話就能使妳的壹切努力化為灰燼。
3、拋擲熱灰燼、危險化學物品或爆炸性物品於廢棄物貯存設備。
4、她的火山噴薄出讓人害怕的火花,煙霧和灰燼。
5、如果妳未被燒為灰燼,妳將能夠激情澎湃的闡明哲理。
6、直到有壹天,正如我所希望的,我的灰燼將飄灑在這片沙土上。
7、讓它的灰燼飄散在通風口的風中。
8、當他撲打雙翼時,壹團灰燼彌漫在空氣裏。
9、他家的譜牒已在壹次大火中化為灰燼。
10、如果有人把紙幣留在火裏,火就會把它燒成灰燼,所以我把我所能找到的鈔票都拿走了,沒有人會因為我拿走它們而變得更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