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罪魁禍首算成語嗎

罪魁禍首算成語嗎

"罪魁禍首" ?屬於:成語。

罪魁禍首拼音:zuì kuí huò shǒu

釋義罪:犯罪,魁:為首的;首:頭目。作惡犯罪的頭目,也指災禍的主要原因。

出處明·鄭若庸《玉玦記·索命》"雖是虔婆殺我,娟奴是禍首罪魁,追了他去"。

近義詞:元兇巨惡、禍首罪魁。

反義詞:中流砥柱、肱骨之臣。

用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造句

1、高昂的油價是導致這壹結果的罪魁禍首。

2、恐怖分子是這次爆炸事件的罪魁禍首。

3、缺少高質量的睡眠是導致疲勞的主要罪魁禍首。

4、全世界大多數研究人員認為,溫室氣體是造成冰川融化的罪魁禍首。

5、導致這壹地區生物多樣性減少的罪魁禍首是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問題。

6、貪念是壹切邪惡的罪魁禍首。

成語和習用語的區別

成語,簡單的說就是,說出來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經據典,有明確出處和典故,並且使用程度相當高的用語。成語是古代漢語詞匯中,特有的壹種長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語,主要來自於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

成語的特點:①結構的相對定型性。②意義的整體性。③時間和空間的習用性。④形成的歷史性。⑤內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來源:①歷史故事。②寓言故事。③神話或其他傳說。④古典文學作品。

壹般在語言形式上,成語幾乎都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而習用語和諺語總是松散壹些,可多可少,不限於四個字。例如:"快刀斬亂麻"“九牛二虎之力”“驢唇不對馬嘴”“前怕狼,後怕虎”,這是常說的習用語;“百聞不如壹見”“真金不怕火煉”“有誌者事竟成”“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是壹些經驗之談,表示壹個完整的意思,屬於諺語壹類。成語跟習用語、諺語是不壹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