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最高的善像水那樣。
上善若水 [ shàng shàn ruò shuǐ ]
釋義: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裏實際說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應如水,水滋潤萬物,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樣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出處:春秋時期老子《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白話譯文:春秋時期老子《道德經》: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壹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居住在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沈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有條有理,辦事善於發揮能力,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正因為他與世無爭,所以才不會招惹怨恨,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近義詞:厚德載物、從善如流、盡善盡美、大善若水。
反義詞:無惡不作。
筆順
擴展資料:
壹、厚德載物 [ hòu dé zài wù ]
釋義:舊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擔重大任務。
出處:周文王姬昌《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白話譯文:周文王姬昌《周易·坤》:“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指厚德育人
二、從善如流 [ cóng shàn rú liú ]
釋義:聽從好的意見像水往低處流壹樣自然,形容樂於接受人家的勸告。
出處:魯國之附庸小邾國人左丘明《左傳·成公八年》:“從善如流;宜哉!”
白話譯文:魯國之附庸小邾國人左丘明《左傳·成公八年》:“采納正確的意見,接受善意的規勸,要像流水那樣暢快而自然。”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聽從別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