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破釜沈舟,百二秦關終屬楚下壹句是什麽?

破釜沈舟,百二秦關終屬楚下壹句是什麽?

意思是有誌向的人做事情肯定會成功,項羽不留退路,終於打敗了秦軍,秦朝的關隘最終成為大楚的地盤。

此句據吳恭亨(清)《對聯話》記載,為抗清名將金聲(字正希)所作聯之上聯,全聯如下:

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沈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譯文:

有誌向的人做事情肯定會成功,項羽不留退路,終於打敗了秦軍,秦朝的關隘最終成為大楚的地盤。上天不會辜負苦心之人,越王勾踐忍辱負重,睡柴草,嘗苦膽,最終以少數越兵打敗了吳國。

此聯全聯都用了很多典故,恰到好處,每個典故背後都有著故事。

擴展資料:

對聯賞析

此聯自成聯以後,因其表達的意思和用典歷來廣為流傳,成為勵誌名聯,上聯以項羽破釜沈舟的典故,下聯以勾踐復國的典故相對,體現了很高的藝術水準。

項羽誌向遠大,雖然是陳勝、吳廣掀起了反抗強秦暴政的大旗,但在垓下之圍之前,項羽及其軍隊都是反秦的精銳力量,尤其是其破釜沈舟在巨鹿之戰中表現出的勇氣和魄力向來為人所重,也正是這種破釜沈舟,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成就了百二秦關終屬楚的經典戰例。

勾踐,本來是亡國之君,卻不忘會稽之辱。勾踐在坐臥的地方吊了個苦膽,夜裏躺在柴草上,面對苦膽。每天吃飯時都嘗嘗苦膽。總捫心自責:“妳忘了會稽大敗之辱嗎?”就這樣勾踐與命運同甘***苦,經過十年發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在公元前473年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

上下兩聯,用典生動準確,立意深刻,實為勵誌聯的典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百二秦關終屬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