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公案》的作者貪夢道人。《彭公案》以彭朋出知三河縣、升紹興知府、擢河南巡撫、授兵部尚書查辦不同事務為線索,敘述李七侯、黃三太、楊香武、歐陽德等壹班俠客協助他懲惡誅奸、除盜平叛的故事。
貪夢道人,真實姓名楊挹殿,福建人,能詩。生卒年代、生平事跡失考不明。從《彭公案》二十三卷壹百回及《永慶生平後傳》壹百回都有光緒二十年(1894)刊本,都署貪夢道人撰,有光緒十七年貪夢道人的序。
“彭公”指的是清朝康熙年間的循吏彭鵬。全書***341回。書中大部份情節實屬虛構,前部側重描寫彭公斷案,後部則是江湖恩怨。
《彭公案》在敘述主人公彭朋在破案斷案中,不畏權貴,秉公執法,打擊、征治貪官贓吏和豪紳惡霸的同時,塑造了許多各具性格特點的人物。
像心高氣傲、沈穩莊重、武藝超群的俠客黃三太,官逼民反、豪爽魯莽、不貪財色的綠林豪傑竇二墩,占山為王、老奸巨猾、專幹打家劫舍勾當的吳太山等,都寫得有聲有色,栩栩如生。
擴展資料:
明清以前大量的公案故事僅存在藝人說唱的形式,到了清中期第壹部長篇章回體公案小說《施公案》問世,受其影響有人也開始將有關《彭公案》的評書以及戲曲整理為小說,最早可見的版本為光緒十七年(1891)署名貪夢道人的立本堂刊本,***23卷100回。
後人壹續再續,直至十七集,1987年寶文堂書店將其整理出版,***341回。
20世紀以來,《彭公案》風行壹時,被黃誠誌、任俊山、李豫林、曹卓如等多位評書藝人演說,民初天津英致常、王致久、徐長盛三位評書家決定編演新書目與之競爭。
王致久從其舅父處得來從宮中字紙箱中拾得的類似壹些的文字提綱,在英、徐的指導下,與弟子張傑鑫壹起編演了講述《彭公案》中部分人物少年時期事跡的《三俠劍》。
百度百科——貪夢道人
百度百科——彭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