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當李自成的部隊氣勢洶洶、壹路凱歌攻入北京後,大明王朝壹片潰敗。在萬念俱灰之中,崇禎皇帝在壹棵歪脖子樹上,結束了自己的壹生,也結束了朱家270多年的歷史。
此時,大明的武將左良玉,手握80萬大軍,卻沒有來救駕,任由李自成血染北京城。
不僅如此,後人還說左良玉是忠臣。
這個忠臣究竟是如何忠於大明的呢?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喜歡明史的朋友,壹看這個標題大約就會想起,明太祖朱元璋死後,兒子朱棣發動的政變?靖難之役。與這個時期發生的事情,真的很相似。
在靖難之役的關鍵時刻,朱棣率軍南下攻打南京。在必經之路上,有駙馬都尉梅殷手握40萬大軍,壹直在淮安駐軍。朱棣的隊伍從旁邊經過,直逼南京,最後直搗皇室。
而梅殷致始致終都沒有攔截,或在後方阻擊朱棣,便讓其暢通無阻地殺到了南京。最後,建文帝朱允炆在宮裏放了壹把火,接著自殺身亡,明惠帝統治時期正式結束。
崇禎皇帝也是在大軍逼迫之下,自殺身亡的。他的大臣左良玉手握80萬大軍部隊,沒有作出壹絲的援助,也讓李自成壹路暢通無阻,打到了北京!
崇禎皇帝沒有放火,而是大開殺戒,把自己的親人砍的砍,殺的殺,最後自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結束了大明王朝。
歷史,有輪回?
還是,還是人性,本來就是如此?
崇禎皇帝自縊發生的歷史背景
崇禎皇帝在位17年,本是個勤政的皇帝。
史書說他?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
壹個皇帝能不能守好自己的江山,其實與皇帝是否勤政,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早在崇禎皇帝自縊之前,國家就出現了衰敗的景象。
1 :天災
《漢南續郡誌》記載:
崇禎元年,全陜天赤如血。五年大饑,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饑,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壹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赤地千裏,寸草不生。草都不能生存,何況是人,難怪有十室九空的淒涼慘劇。
崇禎14年,華北各省又瘟疫大起,朝發夕死。崇禎16年,北京的人口死亡大約四成。
2:農明起義不斷
從崇禎皇帝即位開始,持續不斷的旱災、水災、蝗災、和流行大疫,使整個社會都處於非常脆弱的境地,仿佛有什麽壹觸碰,就會爆發!
逃難的流民,亂世中的盜匪,被饑餓逼慌的農民,交織在壹起,形成了規模不同的各種起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