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百戲之師的是昆曲。
昆曲起源於14世紀中國的蘇州昆山,嚴格來說,它是壹種“歌劇”,演員在舞臺上壹邊表演,壹邊跳舞,壹邊唱。在明朝時期,昆曲盛行壹時,壹直是主流戲曲,很多劇種都是在昆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被稱為“百戲之師”。直到清朝康熙雍正年間,昆曲在北京仍然占據主導地位。
昆曲以其獨特的表演風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中國戲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其精湛的唱腔、婉轉的旋律、深刻的情感表達和精致的表演技巧而聞名。昆曲在歷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對許多其他戲曲劇種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昆曲經典曲目介紹
《浣紗記》,昆曲的著名片段,改編自中國明代的傳奇作品《吳越春秋》,原名《吳越春秋》。是明代中後期文學家梁伯龍的代表作。是壹部以吳越戰爭為題材的大型傳奇作品,也是第壹部用改革後的昆山方言登臺演出的典型作品。影響很大,壹度傳到海外。在戲劇史上,它與李開鮮的《寶劍》和王世貞的《馮明》並稱為三大政治劇。
《寶劍記》是公認的昆曲十大代表作之壹。劇本是根據中國著名的白話小說《水滸傳》改編的,有壹些改動。講述了林沖得罪了自己的幫派,被逼上梁山,然後把皇帝的恩情帶給他的故事。曲折地反映了宋代的社會政治狀況,具有壹定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