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為人有大誌,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
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
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誌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誌哉!”譯文:班超字仲升,扶風安陵人,是徐縣令班彪的小兒子。
為人有遠大誌向,不拘小節。但在家孝順父母,常幹辛苦的事,不以勞動為恥辱。
能言善辯,粗覽歷史典籍。永平五年。
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跟到洛陽。家裏窮,常給官府雇傭抄書來養家。
長期的勞苦,曾經停下活,扔筆感嘆:“大丈夫沒有更好的誌向謀略,應該模仿傅介子、張騫立功在異地,以得了封侯,怎麽能長期在筆硯間忙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人物怎麽能了解壯烈之士的誌向呢!”。
2. 棄筆從戎的文言文註釋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誌,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王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誌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誌哉?”。。久之,顯宗問固:“卿弟安在?”固對:“為官寫書,受直以養老母。”帝乃除超為蘭臺令史。
譯文:班超為人有遠大的誌向,不講究壹些小的細節。然而內心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幹辛苦操勞的事,不以勞苦為恥辱。他能言善辯,廣泛閱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固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被官府雇傭抄書掙錢來養家。他因為長期抄寫而勞苦不堪,曾經有壹次,他停下了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其他的誌向謀略,也應效仿傅介子、張騫在邊疆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麽能長時間從事筆、硯間工作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人物怎麽能了解有誌之士的誌向呢!”
3. 班超投筆從戎文言文翻譯原文編輯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為人有大誌,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
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班超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
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誌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壯士誌哉!”後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其後行詣相者,曰:“祭酒,布衣諸生耳,而當封侯萬裏之外。”
超問其狀,相者指曰:“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裏侯相也。”久之,顯宗問固:“卿弟安在?”固對:“為官寫書,受直以養老母。”
帝乃除超為蘭臺令史。後坐事免官。
十六年,遣與從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廣奉超禮敬甚奮,後忽更疏懈。
超謂其官屬曰:"寧覺廣禮意薄乎?此必有北虜使來,狐疑未知所從故也。明者睹未萌,況已著邪?"乃召侍胡詐之曰:"匈奴使來數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狀。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
滅此虜,則鄯善破膽,功成事立矣。"眾曰:"善。
"初夜,遂將吏士往奔虜營。會天大風,超令十人持鼓藏虜舍後,約曰:"見火然,皆當鳴鼓大呼。
"余人悉持兵弩夾門而伏。超乃順風縱火,前後鼓噪。
虜眾驚亂,超手格殺三人,吏兵斬其使及從士三十余級,余眾百許人悉燒死。超於是召鄯善王廣,以虜使首示之,壹國震怖。
《後漢書·班超列傳》。2譯文編輯 班超,字仲升,扶風郡平陵縣人,是徐縣縣令班彪的小兒子。
他為人很有誌向,不拘小節,但在內心孝敬父母,辦事慎重,在家中每每從事辛勤勞苦的粗活,不把幹勞苦低下的事為可恥。班超很有口才,廣泛閱覽了許多書籍。
(漢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擔任校書郎,他便和母親壹起隨從哥哥來到洛陽。因為家中貧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書來謀生糊口,天長日久,非常辛苦。
他曾經停止工作,將筆扔置壹旁嘆息道:“身為大丈夫,雖沒有什麽突出的計謀才略,總應該效仿傅介子和張騫出使外國立功,以封侯晉爵,怎麽能夠老是幹抄抄寫寫的事情呢?”周圍的同事們聽了這話都笑他。班超便說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誌士仁人的襟懷呢?”後來,他出使西方國家,最終立下功勞,封了侯,最後遇見壹人,這人對他說:“尊敬的長者,妳雖是壹個平常的讀書人,但日後定當封侯於萬裏之外。”
班超想問個究竟。這算命的指著他說:“妳有燕子壹般的下巴,老虎壹樣的頭頸,燕子會飛,虎要食肉,這是個萬裏封侯的命相。”
過了好久,明帝有壹次問起班固:“妳弟弟現在在哪裏?”班固回答說:“在幫官府抄書,以此所得來供養老母。”於是明帝任命班超為蘭臺令史,後來因犯了過失而被免官。
班超到了鄯善後,鄯善王廣禮節非常周全地招待他,後來忽然就變得馬虎怠慢起來。班超對他的從屬官員說:"難道沒有覺察出廣對待我們禮節疏薄了嗎?這壹定是有匈奴的使者來了、他猶豫不決、不知何去何從的原因。
聰明人在事情還沒有發生前就能覺察出來,何況現在形勢已經很明朗了呢?"於是把西域的侍者召來,詐他說:"匈奴的使者已經來了好幾天了,他們現在在哪裏?"西域侍者驚恐萬狀,把具體情況全部交代了。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現在最好的辦法,只有借著夜色用火攻擊匈奴人,讓他們不知道我們有多少兵力,壹定非常震驚害怕,這樣就可以把他們全部消滅。
消滅了這些敵人,鄯善人就嚇破膽了,我們就大功告成了。"眾人說:"好。
"剛入夜,就帶領著官兵直奔匈奴人的營地。正遇上大風呼嘯,班超讓十個人帶著鼓藏到敵人住房的後面,跟他們約定說:"看到大火燒起來後,妳們壹定要壹齊擊鼓大喊。
"其余的人全部帶著兵器埋伏在門兩旁。班超於是順風放火,房前屋後的人壹齊擊鼓吶喊。
敵人驚嚇得亂了營。班超親手殺了三人,官兵們斬殺了匈奴使者和部下三十多人,其余的壹百多人全被大火燒死。
班超於是召見鄯善王廣,把匈奴使者的頭顱拿給他看,鄯善全國上下震驚懼怕。3詞語解釋編輯1、戎:軍隊。
2、扶風:漢朝郡名。3、平陵:漢朝縣名。
4、徐令:徐縣縣令。徐縣,漢時屬臨淮郡,今江蘇泗洪縣壹帶。
5、彪:;指班彪。6、修:講究,重視。
7、內:內心。8、孝謹:孝敬父母,辦事謹慎。
9、執勤苦:幹辛苦的事。10、不恥勞辱:不以幹勞苦低下的事為可恥。
恥:形容詞作意動用,以。為恥。
11、涉獵:廣泛的閱讀。12、固: 指班固,《漢書》的主要作者。
13、詣:到、往。14、校書郎:官名,負責校勘書籍,訂正錯誤。
15、為官傭書:給官府雇傭抄寫書籍之類。16、輟:停止。
17、它:其它。18、誌略:誌氣謀略。
19、傅介子、張騫:西漢人,均因出使西域立功封侯的人。20、安:怎麽,哪裏。
21、研: 同"硯"。22、小子:對對方輕蔑的稱呼。
23、竟:最終。24、除:授予官職。
25、坐:犯罪。26、使:派遣。
4. 求文言文《班超投筆從戎》的譯文班超字仲升,扶風安陵人,是徐縣縣令班彪的小兒子。他為人有大誌,不拘小節。可是內心孝順恭謹,在家常勤勉地幹些苦活兒,不以勞累 *** 為恥辱。有善辯的口才,又喜歡瀏覽群書及傳註,永平五年(公元63年),他的哥哥班固被征召任校書郎,班超和他的母親壹同到洛陽。家中貧困,常為官家雇用抄書,以其所得來供養母親。長時間勞累辛苦,曾停下手頭的工作,扔筆感嘆道:“大丈夫沒有其它誌向才略,還應該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於異域,以獲得封侯,怎麽能長久地在筆硯間消磨時日呢?”同事們都取笑他。班超說:“小子怎能知道壯士的誌向呢!”後來,他到看相的那兒去看相,看相的說:“先生,您現在不過是布衣之士罷了,可是將來必定封侯於萬裏之外。”班超詢問他的形狀,看相的說:“妳額頭如燕,頸項如虎,飛翔食肉,這是萬裏侯的相貌啊。”過了很久,顯宗問班固:“妳的弟弟在哪兒?”班固回答說:“他在為官府抄書,得點錢來供養老母。”顯宗就任命班超為蘭臺令史。後來,班超因為有過失而被免了官。
永平十六年(公元74年),奉車都尉竇固出兵攻打匈奴,以班超作代理司馬,讓他率領壹支軍隊攻打伊吾,在蒲類海作戰,斬了敵人許多首級回來。竇固認為班超很有才能,派他與從事郭恂壹道出使西域。
班超到了鄯善,鄯善國王廣很恭敬而有禮貌地接待了他,後來忽然變得冷淡了。班超對他的部屬說:“妳們可曾感到廣的禮敬之意淡薄了嗎?這壹定是有匈奴使者到來,他心懷猶豫不知所從的緣故。明智的人能夠看出還沒有露出苗頭的事物,何況是明擺著的事實呢?”於是叫來侍候的胡人,嚇詐他說:“匈奴使者來了好幾天了,現在在哪兒?”侍者恐懼害怕,就吐露了全部情況。班超便把侍者關起來,把他的部屬36人都召集起來壹同喝酒。喝得高興的時候,班超便用語言激怒他們道:“妳們和我們都處在極偏遠的地方,想立大功,以求富貴。現在匈奴使者來了才幾天,而鄯善王廣便取消禮敬,如果他把我們抓起來送給匈奴,那我們的骸骨就會永遠餵豺狼了。妳們看怎麽辦呢?”部屬都說:“現在處在危險存亡的地方,死活都聽從司馬的吩咐。”班超說:“不到老虎洞裏,就抓不到小老虎。目前的辦法,只有趁夜晚用火攻擊匈奴人,使他們不知道我們有多少人,他們壹定大為驚恐,我們就可以全部消滅他們。消滅了匈奴人,鄯善王會因此嚇破了膽,大功就可告成,事業就可建立了。”部屬們說:“應當跟從事商量壹下。”班超怒道:“是吉是兇,決定在於今日。從事是文弱平庸的官吏,聽了我們的計劃必定會因害怕而泄露機密。死了不為人所稱道,不是壹個豪壯而勇敢的人。”大家說:“好!”天剛黑,班超便帶領部屬奔向匈奴使者的營房。這時正刮著大風,班超叫10個人拿著鼓躲藏在匈奴使者營房後面,約定說:“妳們看到火燒起來了,就都擊鼓大聲吶喊。”其余的人都拿著武器弓箭,埋伏在營門兩邊。班超順風放火,前後擊鼓大叫,匈奴人嚇得亂作壹團。班超親手殺死3個人,部屬殺死了匈奴使者和隨從士兵30多人,全都砍下了他們的腦袋。其余的100多人全被燒死。第二天,就回去把情況告知郭恂。郭恂開始大吃壹驚,隨即變了臉色。班超知道他的意思是想要分功,便舉著手對郭恂說:“您雖然沒有壹同去破敵,我哪有心獨占這份功勞呢?”郭恂這才高興起來。班超於是叫來鄯善王廣,把匈奴使者的首級給他看,鄯善國舉國震驚。班超便把這件事告訴他們,並加以撫慰。於是鄯善國王便把自己的兒子送到漢朝做人質。班超回來向竇固稟報,竇固大喜,詳細地把班超的功勞奏明皇帝,並且要求另外選派使者出使西域。漢明帝贊許班超的氣節,下令給竇固說:“有班超那樣的官吏,為什麽不派遣而要另選他人呢?現在任命班超為軍司馬,讓他去完成以前的功業。”班超再次受命出使西域。竇固想要多給些士兵給班超,班超說:“我只願帶上原來跟隨我的30多個人就夠了。如果有什麽不測,人多了更是累贅。”
這時,於窴國王廣德剛攻破莎車國,在西域南道稱雄。而匈奴派了使者監護他們的國家。班超到西域,先到於窴國,廣德王對他很冷淡,禮意極不周到。而且這個國家的風俗信巫。巫師說:“神人發脾氣了,為什麽要親近漢朝?漢朝使者有壹匹騧馬,趕快牽來祭我。”廣德王就派人到班超那裏來要那匹馬。班超暗地裏了解了這個情況,便答應了把馬給他,並要那個巫師親自來牽馬。壹會兒,巫師來了,班超當即砍下他的頭來送給廣德王,並用言辭責備他。廣德王早聽說班超在鄯善國消滅匈奴使者的情況,非常害怕,便擊殺匈奴使者向班超投降。班超重賞廣德王及其下屬,就此把於窴震懾安撫下來。
5. 古文 投筆從戎的翻譯譯文:班超是班固的弟弟。少年時就有遠大的誌向,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漢明帝永平五年,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擔任校書郎,他便和母親壹起隨從哥哥來到洛陽。因為家中貧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書來謀生糊口,天長日久,非常辛苦。
他曾經停止工作,將筆扔置壹旁嘆息道:“身為大丈夫,雖沒有什麽突出的計謀才略,總應該學學在國外建功立業的傅介子和張騫,以封侯晉爵,怎麽能夠老是幹這筆墨營生呢?”
周圍的同事們聽了這話都笑他。班超便說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誌士仁人的襟懷呢?”後來他奉命出使西域,立功封侯,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出處:東漢·範曄《後漢書·班超列傳》。
原文:班超,班固之弟也。少有大誌,涉獵書傳,能辯。永平五年,兄固被召,為校書郎,超與母隨至京城。家貧,超為官傭書。
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當效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之賞,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之誌哉!“後果奉使赴西域,竟立功封侯,史留名。
擴展資料
壹、創作背景
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出自範曄所著的《後漢書》中的《班超傳》。元嘉九年(432年),範曄在為彭城太妃治喪期間,行為失檢得罪了司徒劉義康,被貶為宣城太守,範曄郁郁不得誌,就借助修史來寄托他的誌向,開始寫作《後漢書》。
範曄以《東觀漢記》為基本史料依據,以華嶠書為主要藍本,吸取其他各家書的長處,後來居上。所以到了唐代,範曄《後漢書》取代《東觀漢記》,盛行於世。
二、賞析
據《班超傳》記載,在之後兩次出使西域中,班超憑借自己出色的才能以及口才成功瓦解了西域各國的勢力,平定了西域各國,使得西域諸國歸順東漢朝廷,致使時隔五十六年後,西域與中原再次建立了聯系。
班超棄筆從戎是個正確的選擇,軍隊給了他發揮自己才能的舞臺,並且讓他得以建功立業,被封侯,並為國家的安全與各民族的融合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