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孔子說:“對於學習,了解怎麽學習的人,不如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出自:《論語?雍也》
原文選段: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釋義:
孔子說:“壹個人的生存是由於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他僥幸地避免了災禍。”
孔子說:“對於學習,了解怎麽學習的人,不如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孔子說:“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給他講授高深的學問,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給他講高深的學問。”
擴展資料論語·雍也篇是《論語》中的壹個章節,***包括30章,該篇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學說、“文質”思想,同時還包括如何培養“仁德”的壹些主張。
人物成就:
孔子治史思想的壹個重要主張就是“直”,即研究歷史要實事求是,不但要重視根據,而且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為政》),他竭力反對那些狂妄不直的人,說:“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泰伯》)他這種壹以貫之的主張,也反映到他的治史態度中。?
孔子壹生遊歷豐富。他從漫長的旅遊生涯中悟出精辟的人生哲理,並形成對旅遊的獨特見解。孔子的“遊”主要有三種形式:遊覽、遊學、遊仕。也就是說,孔子在遊中問學教學,遊中求仕入仕,遊中生情怡情,遊中悟道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