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大莫過於心死”的意思是:最可悲哀的事,莫過於思想頑鈍,麻木不仁。也就是說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心情沮喪、意誌消沈到不能自拔。
古義是指最悲哀的莫過於人沒有思想或失去自由的思想,這比人死了還悲哀。
在這裏對心的理解可以是人的思維器官,如孟子“心之官則思”,這裏把“心”理解為思想或觀念,意思是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
源自戰國莊周的《莊子·田子方》:“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譯文: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心如死灰,精神毀滅,而人的身體的死亡還是次要的。
擴展資料:
哀莫大於心死同義詞: 心灰意冷,心如死灰。
1、心灰意冷,漢語成語,拼音為xīn huī yì lěng,意思是指灰心喪氣,意誌消沈;形容失望已極,失去了進取之心。
出自明吳承恩《西遊記》“故我意懶心灰,說各人散了”(因此我對他十分的失望,各說各的走了。)
2、心如死灰,漢語成語,拼音是xīn rú sǐ huī,意思是原指心境淡漠,毫無情感;現也形容意誌消沈,態度冷漠到極點。
出自《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人的樣子可以像毫無生氣的枯木壹樣,但是人的內心可以像死灰壹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