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cè
在文言文中有如下意思:
①<名>竹制的馬鞭子。《過秦論》:“振長策而禦宇內。”《馬說》:“執策而臨之。”
②<動>鞭打;鞭策。《馬說》:“策之不以其道。”《中山狼傳》:“策蹇驢,囊圖書。”
③<名>竹杖;拐杖。《淮南子·誇父逐日》:“誇父棄其策。”
④<動>拄著(拐杖)。《歸去來兮辭》:“策扶老以流憩。”
⑤<名>寫字的竹簡;書冊。也寫作“冊”。《王冕讀書》:“執策映長明燈讀之。”
⑥<動>記錄;登記。《木蘭詩》:“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⑦<名>帝王對臣下封土、授爵及任免的文書。《三國誌·諸葛亮傳》:“先主於是即帝位,策亮為丞相。”
⑧<名>古代政論性文體名;策論。如蘇軾的《教戰守策》。《海瑞傳》:“即伏闕上《平黎策》。”
⑨<名>計策;計謀。《廉頗藺相如列傳》:“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指南錄>後序》:“予更欲壹覘北,歸而求救國之策。”
策:cè?
釋義:
1.古代的壹種馬鞭子,頭上有尖刺。
2.鞭打:~馬。鞭~。
3.激勵,促進:~動。~勉。
4.古代稱連編好的竹簡:簡~。
5.古代帝王對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命。~免。~封。
6.古代科舉考試的壹種文體:~論。~問。
7.杖:~杖。
8.中國數學上曾經用過的壹種計算工具,形狀與“籌”相似。
9.計謀,主意,辦法:上~。獻~。決~。政~。~劃。束手無~。
10.書法用字名稱,指仰橫。
11.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