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
劉禹錫《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壹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譯文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
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
萬裏晴空,壹只鶴淩雲而飛起,
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賞析
“詩言誌”.這首詩是作者第壹次被貶郎州(今湖南常德)時寫的,但他雖被貶謫,卻不悲觀消沈,在這首詩中,詩人通過歌頌秋天的壯美,表達了他的樂觀情緒和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這首詩的可貴,在於詩人對秋的感受與眾不同,壹反歷來他人悲秋的情調,以奔放的熱情、生動的畫面,熱情贊美秋日風光的美好,唱出了壹首昂揚奮發的勵誌之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
首句即明確指出自古以來,人們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嘆秋天的寂寞蕭索.“自古”和“逢”,極言悲秋的傳統看法的時代久遠和思路模式的頑固.
“我言秋日勝春朝”.
“我言”,直抒胸臆,態度鮮明.“秋日勝春朝”,用對比手法,熱情贊美秋天,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過壹籌,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的論調的有力否定.
“晴空壹鶴排雲上”,
“排”,推,這裏是沖的意思.這句選擇了典型事物具體生動地勾勒了壹幅壯美的畫面.妳看,秋高氣爽,萬裏晴空碧藍藍的,壹只雪白的仙鶴穿雲直上,色彩多麽絢麗,動作多麽矯健,充滿了勃勃生機.這幅畫面是對“秋日勝春朝”的生動註腳.
“便引詩情到碧霄”.
這句緊接上句直接抒寫自己的感受,看到這壹壯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蕩澎湃的詩情勃發出來,也像白鶴淩空壹樣,直沖雲霄了.字裏行間作者那樂觀的情懷,昂揚的鬥誌呼之欲出.如果說,上句側重寫秋的“形美”,那麽這句則突出秋的“神韻”,使“秋日勝春朝”的觀點表現得更鮮明,更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