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趵突泉名字的由來

趵突泉名字的由來

據史料記載,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

趵突泉,三窟並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湧若

輪”。

泉水壹年四季恒定在攝氏18°C左右。

嚴冬,水面上水氣裊裊,象壹層薄薄的煙霧,壹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壹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構成了壹幅奇妙的人間仙境。

歷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諸如曾鞏、蘇軾、張養浩、王守仁、蒲松齡等都有吟泉佳作和美文。

“趵突”壹名最早就出現在宋代著名文學家曾鞏的詩文之中。

曾鞏曾出任過齊州(即今濟南)太守,非常熱愛齊州的山水,他描寫這處泉水的那首七律,題目就叫做《趵突泉》。

詩是這樣寫的:

壹派遙從玉水分, 暗來都灑歷山塵。

滋榮冬茹溫常早, 潤澤春茶味更真。

已覺路旁行似鑒, 最憐沙際湧如輪。

曾城齊魯封疆會, 況托娥英詫世人。

曾鞏還在《齊州二堂記》中說:“自(渴馬)崖以北,至歷城之西,蓋五十裏,而有泉湧出,高或至數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可見,“趵突”這壹稱謂當時還只是在民間流行,它很可能就是壹個象聲詞,類似“噗嘟”、“咕嘟”等等,以描摹泉水洶湧噴薄的聲響。

古人也曾稱趵突泉為“瀑流泉”,“瀑流”其實也是象聲,可以作為“趵突”的佐證。

如果這壹推斷不差,那麽曾鞏能夠直接運用民間語匯於詩文創作,使得“趵突”壹名從此日益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