鸕鶿的詞語解釋是:鸕鶿lúcí。(1)水鳥名,俗叫“魚鷹”,羽毛黑色,有綠光,善捕魚,生活在海濱,用樹葉、海藻等築巢。漁人常用來捕魚。又名“烏鬼”,“水老鴉”。 詞性是:名詞。 結構是:鸕(左右結構)鶿(左右結構)。 拼音是:lú cí。 註音是:ㄌㄨ_ㄘ_。
鸕鶿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引證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⒈亦作“__”。水鳥名。俗叫魚鷹、水老鴉。羽毛黑色,有綠色光澤,頷下有小喉囊,嘴長,上嘴尖端有鉤,善潛水捕食魚類。漁人常馴養之以捕魚。引北齊顏之推《稽聖賦》:“_鱉伏乎其陰,__孕乎其口。”唐杜甫《田舍》詩:“__西日照,曬翅滿魚梁。”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壹·鸕鶿》:“__,處處水鄉有之。似_而小,色黑。亦如鴉,而長喙微曲,善沒水取魚,日集洲渚,夜巢林木,久則糞毒多令木枯也。南方漁舟往往縻畜數十,令其捕魚。”⒉鸕鶿陂的省稱。引明夏完淳《燕問》:“桑乾曉河,__夜岸,澄流_望,素波若旦。”⒊鸕鶿杓的省稱。引元羅誌仁《木蘭花慢·禁釀》詞:“____,且茶_,蒲桃釀_,空想芳馨。”
二、國語詞典
動物名。鳥綱鵜形目。形似鴉而黑,喉白,嘴長,善潛水捕魚,喉下皮膚擴大成囊狀,捕得魚就置於囊內。
三、網絡解釋
鸕鶿(鵜形目鸕鶿屬通稱)鸕鶿(學名:Phalacrocorax):有1屬39種。大型的食魚遊禽,善於潛水,潛水後羽毛濕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幹後才能飛翔。嘴強而長,錐狀,先端具銳鉤,適於啄魚,下喉有小囊。腳後位,趾扁,後趾較長,具全蹼。棲息於海濱、湖沼中。飛時頸和腳均伸直。中國有5種。常被人馴化用以捕魚,在喉部系繩,捕到後強行吐出。廣布於全世界的海洋和內陸水域,以溫熱帶水域為多。
關於鸕鶿的詩詞
《鸕鶿》《觀放鸕鶿·烏鬼淋漓受指呼》《舟中即事·曬翅鸕鶿映日斜》
關於鸕鶿的詩句
鴛鴦相對鸕鶿舞鸕鶿晴舞雪尖碩坐鸕鶿
關於鸕鶿的成語
黷武窮兵獨步當時擔驚受怕鬥粟尺布獨辟蹊徑東拉西扯促膝談心憚赫千裏島瘦郊寒電光朝露
關於鸕鶿的詞語
東拉西扯島瘦郊寒點金乏術詞不達意擔驚受怕憚赫千裏黷武窮兵堤潰蟻孔促膝談心電光朝露
關於鸕鶿的造句
1、他壹聲令下,壹只只黑色的鸕鶿如比賽般潛入水中,啄起壹條條大魚鉆出水面。
2、在這裏,除了鳳頭麥雞,喜水的還有同樣超過千余只的鷺鳥,數量不少的赤麻鴨,傍晚數百只鸕鶿也經常來這裏的楊樹林裏棲息。
3、她像雞崽遇到巖鷹,魚崽遇到鸕鶿,手足無措了。
4、研究小組發現,曾經作為白頭海雕捕食對象的海鳥種群,如布氏鸕鶿和卡辛氏海雀,在海峽群島上的數量大大減少。
5、這壹群油黑發亮的魚鷹,脖子上長著白色的細絲壹般的羽毛,細長的嘴巴尖上有壹個小鉤。鸕鶿捕魚時,像壹只魚雷,在水中拼命地追捕著魚兒,魚嚇得丟魂失魄,胡亂地逃竄。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鸕鶿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