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究天人之際 通古今之變出自哪裏

究天人之際 通古今之變出自哪裏

出自西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原文選段:

仆竊不遜,近自托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於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壹家之言。

譯文:

我私下裏也自不量力,近來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辭,收集天下散失的歷史傳聞,粗略地考訂其事實,綜述其事實的本末,推究其成敗盛衰的道理。

上自黃帝,下至於當今,寫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紀,八篇書,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傳,壹***壹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與人事之間的關系,貫通古往今來變化的脈絡,成為壹家之言。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是司馬遷寫給任安的回信。任安是司馬遷的朋友,曾經在獄中寫信給司馬遷,叫他利用中書令的地位推賢進士。司馬遷給他回了這封信,表達了自己的苦衷,並請求他原諒。

文章主旨:

這封書信的思想內容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第壹,反映了司馬遷的光輝性格和封建統治者的壹些惡劣行為;第二,反映了封建刑獄制度的黑暗、殘酷;第三,在中國文學史上最早提出了“發憤著書”的理論;第四,揭露封建帝王對待史官的態度和自己寫作《史記》的情況。

作者簡介:

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創作了中國第壹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

百度百科-報任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