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辮[fà biàn]:長發編繞而成的辮子。
2、辮發[biàn fà]: 即辮子或借指編發為辮的少數民族。
出處: 晉 -左思 《魏都賦》:“有客祁祁,載華載裔,岌岌冠縰,纍纍辮發。”
《資治通鑒·魏文帝黃初二年》“南謂北為 索虜 ” 元 胡三省 註:“ 索虜 者,以北人辮發,謂之索頭也。”
《宋書·王僧達傳》:“辮發兇詭,尤宜裁防。” 宋 王禹偁 《籍田賦》:“恩流於孝弟力田,德被於雕題辮發。”參見“ 辮子 ”。
3、辮髻[biàn jì]:用辮子盤成的髻。
4、抓辮子[zhuā biàn zi]:比喻抓住缺點作為把柄。
5、絳辮[tāo biàn]:發辮。
6、辮繩[biàn shéng]:分股交叉編成的像發辮壹樣的繩子或指紮發辮用的頭繩。
7、解辮[jiě biàn]:解散發辮。舊時少數民族多結發辮,解辮謂改用 漢 人服飾,以示歸誠。
8、馬尾辮[mǎ wěi biàn]:壹種把頭發聚紮於腦後勺的辮型。辮根微翹,頭發散垂如馬尾,故稱。
9、辮群[biàn qún]:滿足某些辮關系的有限生成群。
10、南辮[nán biàn]:古指我國西南的少數民族。其俗編發為辮,故稱。
辮:[biàn],
交織,編結。也作“編” 辮,交也。——《說文》
織繩曰辮。——《通俗文》
女子頭發辮而不垂。——《梁書·西北諸戎傳》
辮發(將頭發編成辮子;用作滿族代稱); 辮髻(編發成辮,再盤成髻)
發辮。分股編緊的頭發 。
解辮請職。——南朝齊· 丘遲《與陳伯之書》
梳小辮兒,像辮子壹樣的條狀物 。如:蒜辮兒;草帽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