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ǔ jū xià lòu
解釋:苴:鞋底的草墊;罅:縫隙。補好裂縫,堵住漏洞。比喻彌補事物的缺陷。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補苴罅漏,張皇幽眇。”
示例:~,經緯萬端。來日之難,培於往昔。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七十七回
近義詞:補偏救弊、刊謬補缺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用於書面語
成語:補闕掛漏
拼音:bǔ quē guà lòu
解釋:闕:缺;漏:遺漏。指彌補事物的缺陷和漏洞。
出處:清·趙曦明《跋》:“至於補闕掛漏,俾臻完善,不能無望於將伯之助雲。”
近義詞:補苴罅漏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指彌補缺陷
成語:補厥掛漏(補厥掛漏)
解釋:猶言補苴罅漏。 清 趙曦明 《<顏氏家訓>跋》:“至於補厥掛漏,俾臻完善,不能無望於將伯之助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