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子的意思:歸攏或散開谷物、柴草或平整土地用的壹種農具,耙子的柄長,裝有木或鐵制的齒。
讀音:pá zi。
例句:壹名糟糕的園丁怪怨他的耙子。
耙子造句如下:
1、父親也拿來了釘耙,小爺爺接過耙子就來到了缸邊,探身勾起格柵,大家都圍聚了過去。
2、前邊壹人拉著大騾馬托著木耙,少年蹲伏在耙子上,隨著騾馬的前進扭動著身子,於是先前被鏵犁翻起的泥土塊就變得疙瘩湯般的細碎了。
3、面糊所到之處就迅速地凝成壹層,未凝固的面糊就被耙子帶著向前走,耙子的長短正好等於鏊子的半徑,耙子繞場壹周,剛好將面糊攤成煎餅的模樣。
4、蛋糕打造者沒緣無端地用抖動的耙子搖壹條赤裸的蛇。
5、約翰用耙子把落葉堆積了起來。
6、到外地再讀上四年書,回到家鄉,搖身壹變,土包子成了公家人,泥飯碗變成了鐵飯碗,從此徹底離開莊稼地,就像我母親韻紅梅經常說的那樣,再也不用當“莊稼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