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拼音:bù jī kuǐ bù ,wú yǐ zhì qiān lǐ,bù jī xiǎo liú,wú yǐ chéng jiāng hǎi
出自:荀子《勸學篇》
原文: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譯文:所以不積累壹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裏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
作者簡介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西漢時為避漢宣帝劉詢諱,又稱孫卿,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戰國末期趙國猗氏(今山西安澤縣)人,先秦儒家後期的代表人物。
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與其弟子撰有《荀子》壹書。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勸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