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張國榮好多電影,從英雄本色到縱橫四海,從倩女幽魂到東邪西毒,從阿飛正傳到春光乍泄……從霸王別姬到風月。
風月這個片子在我看之前我很抗拒,有看到說張國榮演的不好沒有從霸王別姬走出來的影評,在沒看之前我就有了主觀臆斷,但是當我真的看的時候我告訴自己忘掉霸王別姬,他就是風月而已,我是很討厭把演員套上壹個枷鎖然後用有色眼光看他所有片子的,就好像王祖賢永遠是女鬼,周潤發就是大哥,周星馳就是喜劇。我們克制了太多人的戲路。當妳把壹個角色演的太過逼真,別人就會認為妳是他了。
客觀的說風月裏的忠良和程蝶衣沒有關系,甚至壹點不像,但是實際上,忠良的不是娘氣而是在環境之下養成的習慣,說難聽壹些就是小白臉。或許不是張國榮沒有走出程蝶衣,而是我們沒有走出程蝶衣。我們渴望期待再壹部優作的誕生,期待好的作品填補我們空虛的神經。
都說陳凱歌可以最大限度發揮張國榮,他和陳凱歌是真的默契,不論是出場時的帥氣,還是後來的.頹靡和瘋狂,真的是嘔心瀝血連看的人都心口發悶,但是也不是每壹個演員和導演都可以如此好的配合的,戲中忠良的姐姐太過瘋狂,鞏俐不夠任性,最有戲的三個人,兩個是差強人意,這事不怪鞏俐,張藝謀能用好不代表陳凱歌用著也順手。這或許也是壹個蘿蔔壹個坑的,張藝謀有了鞏俐,那是他的創作靈感。陳凱歌失了張國榮便再無佳作。如果梅蘭芳換個人演,有可能又是壹部金棕櫚大獎。當然這些只是我的個人臆想。
周迅在裏面真真是驚艷到了我們壹下,他代表了忠良的無情到有情,而他自己則是有情到無情,他是另壹個忠良,不知道他的結局如何。是否也是悲劇。
忠良毀了龐家壹家,結尾讓他死是不錯的交代,但我總覺得其實忠良應該活著的,繼續他的無情,不然豈不是再無風月了麽?
風月整個片子太雅,需要我們思考,又太陰沈,需要我們反思,人看電影是為了娛樂,而他失了大眾的興趣點。風月不出意料是失敗的,原因有三:
其壹
故事不夠完整,不易懂。前面講述的忠良意氣風發,帥氣逼人,真真是風月之下再無二人可入眼。但是這不是偶像劇,這壹塊竟然顯得突兀了。大上海和宅門反差太大使得片子竟失了原本的壹份真實。線索,伏筆,前後呼應 壹大堆,不夠雅俗***賞。壹個細節都不放過的做文章,就好像壹篇寫的用力過度的文章,連我這樣的外行看著都覺得過硬。
其二
演員調配。鞏俐的角色如果換成周迅演,周迅或許會提前走上戛納的紅毯了。任性,天真,怨毒。真真是適合極了周迅。說到這裏突然想起來《如果愛》當初是要找張國榮演的。是啊歌劇演戲優雅華麗,這種劇本真的像量身定制壹樣,可惜斯人已逝。
其三
結局。結局不夠深刻,鞏俐和端午的結局讓人唏噓,忠良的結局更是讓人覺得突兀。沒有任何美感,沒有任何理由。不該這樣的。他應該壹直活下,活在恐懼中,想著他愛的人因為他而不生不死,他真的不會再愛,只有風月再無情愛。
不過剛開始壹段張國榮縱身俗世花叢中的風采無人可抗拒的啊,如果是我也會心甘情願跪倒稱臣,鞏俐的演技沒話說真的很好,但是和本片要求的氣質是在相差了十萬八千裏,提了這麽多次可見我的糾結。總覺得女主角在優秀壹點,這個片子或許還是有獲獎的機會的。當然我覺得這個片子還有壹個0.5的失敗原因。那就是忠良這個角色雖然難演,但是並不是無可代替,梁朝偉就可以。但是何寶榮、程蝶衣、寧采臣、旭仔這四個角色是沒人可以代替的,至少現在還沒有。
其實忠良從壹個從小關閉了心門不會愛的人變的會愛,變的像人,而會愛的結局就是死。這樣的認識也真真是讓人,忠良是爛仔,忠良懦弱,膽小。他騙盡天下女人卻惟獨不敢敞開心門。他從不知道他就是他,天香裏的女人不在乎他是做什麽的 只要壹句我愛妳,而他沒說,他便失了,再也得不到了,如意不在乎他做什麽,只要壹句我愛妳,而他沒說,他便失,再也得不到他的心了。
整個片子扭曲的人性,對美好的向往,以及掙脫不了的牢籠,他們的籠子就是那個大宅院,想要往外飛都飛不出。逃不了,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