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2021教師資格考試知識點:高中語文《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

2021教師資格考試知識點:高中語文《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

本文是壹篇記述行人辭令的散文。作者在文章中刻畫了鄭伯、燭之武、佚之狐三個十分鮮明的形象,語言優美、層次分明、說理透徹、邏輯有力。敘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張馳有度。贊揚了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能夠臨危受命,不畏險阻,只身去說服秦君,維護了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也反映了春秋時代各諸侯國之間鬥爭的復雜性。為大家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教學設計,以供參考。

壹、教學目標

1.了解《左傳》這部編年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3.學習本文詳略得當、善用伏筆和照應的寫作技巧。

4.感悟古人國難當頭,不計個人安危得失,顧全大局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左傳》這部編年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學習本文詳略得當、善用伏筆和照應的寫作技巧。

難點感悟古人國難當頭,不計個人安危得失,顧全大局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聽音頻);朗誦法(集體朗誦、指定學生朗誦);討論法;講授法。

四、教學過程

(壹)回顧復習,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前兩節課我們主要對《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章中的文言知識進行了學習,並且疏通了文章的大意,本節課我們繼續來學這篇課文,壹起來分析壹下燭之武這壹人物形象。

(二)感知課文,梳理情節。

1.齊聲誦讀課文(註意:朗讀的快慢、停頓、語調、輕重音等)。

2.默讀課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明確:這篇文章中主要寫了在公元前630年,秦、晉以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且與楚國親近為由而試圖聯合攻打鄭國。燭之武面對國家的危難,只身前往敵國與秦君進行交涉,最終說服了秦國從鄭國退兵的故事。

(三)品析語句,合作交流。

1.學生速讀文章,找找文章中第壹次提到燭之武是在什麽時候?

明確:在文中的第二段,佚之狐推薦燭之武。從這壹點可以看出,作者借他人之口指出了燭之武是壹個有外交才能的人。作者這樣寫實為側面烘托燭之武的人物形象。

2.結合文章的寫作背景與文章的內容,思考:燭之武是在什麽情況下?退秦師?的?

明確:當年晉文公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而且在晉楚之戰中鄭國曾協助了楚國,因此與晉結怨,這也是真正的原因。在秦、晉圍鄭的情況下,燭之武才?退秦師?的。

3.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燭之武是如何說服秦伯退師的?

明確:燭之武站在秦師的立場上,首先指出?鄭既知亡?,向秦伯示弱;然後用?亡鄭陪鄰?分析了此次戰爭對秦的不利之處,間離了秦、晉的關系;緊接著拋出?舍鄭利秦?的誘惑;最後在從深層次上指出?亡鄭闕秦?的致命因素,徹底瓦解了秦伯的想法。整體而言,燭之武?退秦師?的方法是:分析利弊、利用矛盾以及轉移矛盾,層層深入,邏輯嚴謹。

4.通過以上的分析,妳認為燭之武是壹個什麽樣的人?

明確:深明大義、臨危受命、智勇雙全、能言善辯的人。

5.小組之間相互討論文章中其他的人物形象。

明確:鄭伯:虛心納諫、勇於改過;佚之狐:知人善舉、慧眼識珠;秦伯:善於決策、善謀利益;晉侯:隨機應變。

(四)拓展延伸

小組之間相互交流這篇文章有哪些寫作特點?

明確:伏筆與照應、波瀾起伏、詳略得當。

(五)小結作業

小結:回顧本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及任務的性格特點,有感情地誦讀詩歌,結束課堂。

作業:背誦本詩,課下總結在本篇文章的學習中收獲了什麽內容?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壹篇文言文。因此本堂課的教學中,抓住文章的特點,結合第壹課時與第二課時所學,讓學生在反復聽誦和朗誦的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體會燭之武的智勇雙全、能言善辯,感悟他的愛情之情。由於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容易有枯燥難懂之感,所以課堂充分地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盡可能地營造課堂氣氛。本節課實現了三維目標,達到了師生***建課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