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王之渙的詩句

王之渙的詩句

王之渙的詩句有:《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送別》。楊柳東風樹,青青夾禦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宴詞》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壹道流。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1、《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意思是: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著大海滔滔東流。如果要想遍覽千裏風景,那就請再登上壹層高樓。此詩雖然只有二十字,卻以千鈞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千百年來壹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特別是後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度。

2、《送別》。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禦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詩的前兩句寫景,不僅點明了送別的時間和地點,還渲染出濃厚的離別情緒。“東門”點名了送別的地點在長安青門,“青青”表明楊柳的顏色已經很綠,表明時間是在深春。“楊柳”是送別的代名詞,於是壹見楊柳,就讓人想到離別。綠色的楊柳樹夾雜在禦河兩岸,看似恬靜的環境反襯出詩人與友人離別的不舍。

且首句是遠望所見,第二句是近觀所見。在遠與近的距離感中,詩人送友的踽踽長街的身影得以體現,襯托出舍不得惜別卻又不得不分別的心情。

詩的後兩句抒情,通過側面描寫別人送別而攀折楊柳,反映送別的人多。壹個“苦”字,既是攀折楊柳而不便之苦,也是離別的愁苦。至於詩人自己折了楊柳沒有卻只字未提,更襯托出了詩人的送別的深情。後兩句看似平淡,仔細咀嚼,意味深長,詩人折或者不折楊柳,內心的悲楚恐怕都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3、《宴詞》。

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壹道流。

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意思是:長堤下,春水碧明壹片悠悠,和漳河壹起慢慢流。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聲緊緊催促,要不然越來越多的離愁別恨壹齊載到船上,船兒就會漸漸過重,就怕這桃花溪太淺,載不動這滿船的離愁啊。

春天萬象復蘇,生機盎然,可是詩人看到的卻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詩人從首句起就試著撩撥讀者聯想的心弦,壹個“綠”字點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詩人壹片惜別深情。次句“畎入漳河壹道流”詩人擴大視野,寓情於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喚起人們聯想。

那夾著田畝的涓涓渠水宛如壹條細長的飄帶,緩緩匯入漳河,壹起向遠方流去,壹望無際的碧野顯得非常柔和協調。然而眼前美景卻激起詩人的無限憂思,春水猶能跟漳河“壹道流”,而詩人卻不能與友人同往,感到十分遺憾,想到好景不長,盛筵難再,壹縷縷愁思油然而起。由於移情的作用,讀者不由自主地和詩人的心緒貼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