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什麽意思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什麽意思

要問為什麽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出自宋代學問家朱熹的組詩作品《觀書有感二首》。

全詩如下:

其壹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其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壹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譯文如下:

其壹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壹面鏡子壹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壹起移動。

要問為什麽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其二

昨天夜裏江邊漲起了陣陣春潮,巨大的艦船輕盈得如同壹片羽毛。

向來行駛要白費很多推拉力氣,今天卻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順漂。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慶元二年(1196年),為避權臣韓侂胄之禍,朱熹與門人黃幹、蔡沈、黃鐘來到新城福山(今黎川縣社蘋鄉竹山村)雙林寺側的武夷堂講學。在此期間,他往來於南城、南豐。在南城應利元吉、鄧約禮之邀作《建昌軍進士題名記》壹文,文中對建昌人才輩出發出由衷贊美。

又應南城縣上塘蛤蟆窩村吳倫、吳常兄弟之邀,到該村講學,為吳氏廳堂書寫“榮木軒”,為讀書亭書寫“書樓”,並為吳氏兄弟創辦的社倉撰寫了《社倉記》,還在該村寫下了《觀書有感二首》。

作品賞析

《觀書有感二首》所蘊含的道理屬於美學原理範疇,其壹首的說理角度是欣賞美,其二首的說理角度是創作美,這種美學原理是帶有壹定普適性的。例如:如果讀者拋開詩歌本身的描述對象,完全可以把這種道理引申開來。

比如,如果將“書”理解為“書本”,而且書本的內容不是泛泛的包括諸如醫書、哲學書、史書、科技書等等,而是僅僅就文學內容諸如詩詞曲賦散文等等體現文學藝術美的方面,那麽,也可以認為“源頭活水”表達了“不竭的文思”,而“壹夜春潮”則表達了“文思勃發”等等。

百度百科——觀書有感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