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六法》的作者是清代的王文清。
《讀史六法》由嶽麓書院清代著名山長王文清於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手定,是其《讀書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6條,即壹記事實、二玩書法、三原治亂、四考時勢、五論心術、六取議論。
認為此六法乃是治史之道,研究歷史須以事實為根據,在史實基礎上,求社會治亂之原委,審度歷史發展之大勢及主客觀因素,再加綜合考察,提出自己的見解。
評價
《讀史六法》核心內容雖然只有短短的18個字,卻是壹個嚴密的邏輯體系,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來理解。第壹個層次是“記事實”和“玩書法”,這二者是研讀歷史的基礎,也就是說讀史者要擁有詳實的史料,並在讀史的過程中認真體會撰史者的真實用意,這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求得真事實”。
第二個層次是“原治亂”和“考時勢”,這二者是要求讀史者要在第壹個層次的基礎上,探求社會“治”和“亂”的原委,產生對治亂的歷史背景、歷史趨勢和主客觀因素的認識。
第三個層次就是“論心術”和“取議論”,這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最終目的,也就是學以致用,即抱持著正確的歷史態度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正是梁啟超先生所謂“歷史所以要常常去研究,歷史所以值得研究,就是因為要不斷的予以新意義及新價值以供吾人活動的資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