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頂級戰爭片包括:《北緯三十八度》,《莫斯科保衛戰》,《解放》,《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倫敦上空的鷹》,《兵臨城下》,《血戰鋼鋸嶺》,《黑鷹墜落》,《斯大林格勒戰役》。
1《北緯三十八度》
在朝鮮半島的北緯38度附近,存在壹條軍事分界線。
全片為了追求藝術的真實,調動了大量的軍用設施如坦克、大炮等,還調動了很多部隊參與拍攝,同時在丹東、本溪等地開機。在著力渲染戰爭場面的同時,也更註重通過人物的性格、情感來展開故事情節。
2《莫斯科保衛戰》
快六個小時的史詩大作,講述了那段七八個月的艱難歲月。五月份的歐洲,空氣都彌漫著緊張的氣氛,人們的目光都匯聚到德國與蘇聯的國境線,德國的飛機時不時掠過邊境挑釁,摩拳擦掌的意思不言而明。壹份名為巴巴羅薩行動的計劃誕生了。
3《解放》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仍然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嚴重鬥爭。中國***產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願望,提出了“和平、民主、團結”的方針,爭取經過和平的道路來建設壹個新中國。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卻堅持獨裁和內戰的政策,妄圖在中國維持他們的反動統治,在美國支持下全面發動內戰。毛澤東指示人民解放軍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取得了中原突圍、蘇中七戰七捷、定陶戰役等勝利,粉碎了蔣介石對南滿的冬季攻勢。
1947年3月,蔣介石下令進攻延安。毛澤東為拖住胡宗南部隊,減輕其他戰場的壓力,堅持在陜北轉戰。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解放軍逐漸由內線作戰轉入外線作戰。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陳謝兵團挺進豫西,陳粟大軍挺進豫皖蘇,三方形成品字形戰略布局。此後,人民解放戰爭轉入全面反攻階段,取得清風店、石家莊、宜川、瓦子街、四平等戰役的勝利。
1948年3月,中***中央東渡黃河前往華北,與中央工委會合。毛澤東主持城南莊會議,正式公開提出成立民主聯合政府。9月,中***中央政治局會議在西柏坡召開,確立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方針。此後,人民解放軍取得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偉大勝利,解放東北全境及長江中下遊以北地區,攻克張家口、天津,實現北平和平解放。
劉少奇與朱德在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頒布《土地法大綱》,翻身獲解放的廣大農民吃水不忘挖井人,用鮮血和生命支援前線。另壹方面,在國民黨腐敗統治下,國統區的軍事、政治、經濟瀕臨全面崩潰。愛國民主人士反對國民黨獨裁的呼聲越來越高,卻屢遭殘酷鎮壓。
1949年初,蔣介石被迫宣告下野,隱退幕後,代總統李宗仁請求和談。4月21日,在國民黨最後拒絕簽訂《國內和平協定》後,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占領南京,蔣家王朝覆滅。隨後華東、中南、西北、西南等廣大國土相繼解放。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壹屆全體會議召開。10月1日,中華人民***和國成立。
4《珍珠港》
這部電影中殘酷的戰爭場面,緊張激烈的空中搏鬥,以及電影裏描述的那種理想化的兄弟感情,從小玩到大,互相托付的生死之交,是每個男孩夢想中的友誼!不得不說是戰爭題材電影裏難得的好片子。
5《拯救大兵瑞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軍東部戰場正打得不可開交,英美聯軍則於1944年6月6日在法國的諾曼底大區開始進行大軍團的全面登陸,試圖從西部直取德軍總部柏林,而在地面部隊的登陸作戰之前,部分分隊已經空降到了遠離諾曼底的法國內陸地區,試圖在破壞騷擾德軍的部署能力之後再與登陸的部隊集結,以便於進壹步進行大規模的組織進攻。二等兵詹姆斯·瑞恩所在的部隊就被遠遠地拋離到了德軍前線的後方。詹姆斯·瑞恩是家中四兄弟的老末,他的三名兄長皆已於兩周內陸續在各地戰死。美國作戰總指揮部的將領在得知該消息之後,為了不讓這位不幸的母親再承受喪子之痛,決定派壹支特別小分隊,將她僅存的兒子安全地救出戰區。
該拯救小組的任務就落在了剛剛完成登陸任務的約翰·米勒上尉身上,而米勒上尉和他的部隊剛剛經歷過奧馬哈海灘登陸戰的慘烈激戰,傷亡很大,此時米勒已經顧不上閑暇歇息,而必須組建壹支小隊即刻出發開始拯救任務,他匆匆地挑選了幾位身邊較為優秀的士兵,然後又臨時從別的部隊征召了幾名專業兵種,在別的部隊還在原地休整的時候,米勒的八人小隊又開始長驅直入敵方占領地帶,在茫茫未知的廣闊地域中尋找壹名叫瑞恩的士兵的征途。
當小分隊的士兵們陷入敵區,各種困難和危險相繼撲面而來,人力和裝備的嚴重不足,對語言與地形的不熟悉,還有路邊墻角隨時可能埋伏著的危險的敵人,面對身邊的戰友們壹個個相繼倒下去,他們逐漸開始懷疑這項任務的合理性,但是,盡管他們心存疑惑,他們還是堅決執行上級的命令。 而拯救的旅程也像是壹條通往死亡的道路。經歷過千難萬險之後,小分隊終於在某處激戰正酣的地帶找到了這名士兵瑞恩,然而抱有強烈意誌與責任感的瑞恩並不願意與米勒壹起離開戰場,此時前方有大量敵人正在接近,大戰壹觸即發,瑞恩與米勒還有所有的戰友們都將經歷壹次更為嚴峻的考驗
6《倫敦上空的鷹》
二戰爆發不久,希特勒妄圖與英國媾和的建議得到了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斷然拒絕。於是,德國決定對英國實施“海獅行動計劃”,即入侵英國本土。然而,英國研究發明的雷達系統使德國空軍惶恐不安。要進攻英國,必須掌握制空權,摧毀英國的雷達系統和空軍基地指揮部。為此,德國趁英國遠征軍在法國敦刻爾克撤退的混亂之際,派遣了壹支特工隊打入英國部隊。
英軍陸軍上尉保爾接到上級的撤退命令後,便吩咐手下壹部分人先撤出陣地前往約定地點匯合。但他趕到地點時,卻不見自己人。於是,他焦急地返回查明情況,原來自己的部下均已遭遇不測,他們的身份證件全部被人取走。保爾斷定,德國特工人員可能冒充英國士兵,隨撤退人馬去英國了。回到英國後,他奉命搜捕已經潛入英國的德國特工。為了迅速捕獲這些德國人,英軍立即更換了證件。
德國特工人員在克魯格率領下,在英國展開了秘密活動。他們主要的目標是掌握英軍的雷達站及空軍基地指揮部情況。為得到新證件,德國特工開始動手謀殺壹個又壹個英軍士兵。保爾終於在樸茨茅斯雷達站與這夥德國人短兵相接,並將其殲滅,為皇家空軍贏得空戰的勝利鋪平了道路。
7《兵臨城下》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瓦西裏是壹個威震部隊的神槍手。他的好槍法百發百中,令敵人聞風喪膽。為了激勵士氣,樹立榜樣,瓦西裏的戰友——蘇軍文宣部軍官丹尼洛夫在報紙上大量刊登瓦西裏的英雄事跡,令瓦西裏的形象更為高大。然而,坦妮婭的出現,讓瓦西裏和丹尼洛夫都同時迷戀上了這個颯爽女兵。但塔妮婭喜歡的是瓦西裏,這讓丹尼洛夫大為妒忌。另壹方面,德軍派出了他們的狙擊手康尼,讓同是神槍手的他抗衡瓦西裏。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瓦西裏和康尼開始了鬥智鬥勇的決鬥。
8《血戰鋼鋸嶺》
在1942年的太平洋戰場,軍醫戴斯蒙德·道斯不願意在前線舉槍射殺任何壹個人,他因自己的和平理想遭受著其他戰士們的排擠。盡管如此,他仍堅守信仰及原則,孤身上陣,無懼槍林彈雨和兇殘日軍,誓死拯救即使壹息尚存的戰友。數以百計的同胞在敵人的土地上傷亡慘重,他壹人沖入槍林彈雨,不停地祈禱,乞求以自己的綿薄之力盡再救壹人,75名受傷戰友最終被奇跡般的運送至安全之地,得以生還。
9《黑鷹墜落》
該片改編自壹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發生在1993年10月3日,地點是在政局動蕩的非洲國家索馬裏的首都:摩加迪沙,由美國陸軍三角洲部隊和遊騎兵部隊的120名特種精英組成的特別行動小組受命深入摩加迪沙完成雙重使命:為當地群眾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同時捉拿索馬裏軍事政府的兩名高級將領。
意外發生了,由於準備不足和情報錯誤,美軍陷入了包圍。更糟的是,兩架運送美軍的黑鷹直升機被索馬裏軍隊擊落,壹場原本計劃1小時完成的秘密任務衍生成戰爭事件。其中壹架黑鷹上的全部官兵當場死亡,另壹架黑鷹的駕駛員陷入索馬裏軍隊控制區。被隔絕在摩加迪沙街頭的美軍壹方面焦急地等待救援部隊,壹方面又要想辦法解救黑鷹上的隊友。
黑夜漸漸降臨。在充滿敵意的城市中,這壹小隊美軍仿佛風雨飄搖中的孤舟,隨時會遭遇滅頂之災。數量不到百人的美軍突擊隊必須對抗5000名以上索馬裏軍人的猛烈攻擊,在人數和火力相差50倍的緊張情勢下,壹場無可避免的戰役展開。他們與索馬裏軍隊發生了激戰,結果美軍有19人陣亡,73人受傷,索馬裏軍隊有上百人陣亡。堆積如山的彈殼灑落在戰場上
10《斯大林格勒戰役》
日本爆發大地震,壹名俄國救援人員為了給壓在瓦礫下並失去了父親的姑娘打氣鼓勁,講述了自己“五個父親”的故事——而他的母親正是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女主角卡嘉。[2]1942年,斯大林格勒。蘇聯軍隊根據作戰計劃向盤據伏爾加河左岸的德國軍隊展開反攻,然而反攻受阻,只有格羅莫夫大尉率領的幾名偵察兵渡過到了對岸,並固守在壹棟三層樓的房子裏,他們臨危受命要不惜任何代價守住這棟房子,除了另外幾名奇跡般幸免的蘇軍士兵外,他們遇到了這棟房子的最後壹位住戶——19歲的卡嘉。德國軍官卡恩奉命要奪回這棟被對手占領的房子。在平均壽命不到壹晝夜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能夠堅守壹個星期的人們即被認為是老兵。所以,活著已是最大的奢侈,更遑論對家庭的守望。卡嘉的出現猶如壹道清風,為五個在冰冷戰爭中浸泡許久的蘇聯大兵(五個爸爸)帶來了生活的渴望,善良的卡嘉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撫慰著這些在戰爭中受傷的靈魂,壹起度過最艱難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