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現在我雖然想自我雕飾壹番,用美好的言辭來為自己開脫,這也沒有好處,因為世俗之人是不會相信的,只會使我自討侮辱啊。
出自: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
原文選段:
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身直為閨閤之臣,寧得自引深藏於巖穴邪?故且從俗浮沈,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私心剌謬乎?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無益,於俗不信,適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後是非乃定。書不能悉意,故略陳固陋。謹再拜。
釋義:
每當想到這件恥辱的事,冷汗沒有不從脊背上冒出來而沾濕衣襟的。我已經成了宦官,怎麽能夠自己引退,深深地在山林巖穴隱居呢?所以只得隨俗浮沈,跟著形勢上下,以表現我狂放和迷惑不明。如今少卿竟教導我要推賢進士,這難道不是與我自己的願望相違背的嗎?
現在我雖然想自我雕飾壹番,用美好的言辭來為自己開脫,這也沒有好處,因為世俗之人是不會相信的,只會使我自討侮辱啊。簡單地說,人要到死後的日子,然後是非才能夠論定。書信是不能完全表達心意的,只是略為陳述我愚執淺陋的意見罷了。恭敬地拜兩拜。
擴展資料
這封書信的思想內容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第壹,反映了司馬遷的光輝性格和封建統治者的壹些惡劣行為;第二,反映了封建刑獄制度的黑暗、殘酷;第三,在中國文學史上最早提出了“發憤著書”的理論;第四,揭露封建帝王對待史官的態度和自己寫作《史記》的情況。
大量的鋪排,增強了感情抒發的磅礴氣勢。如敘述腐刑的極辱,從“太上不辱先”以下,十個排比句,竟連用了八個“其次”,層層深入,壹氣貫下,最後逼出“最下腐刑極矣”。這類語句,有如壹道道閘門,將司馬遷心中深沈的悲憤越蓄越高,越蓄越急,最後噴湧而出,壹瀉千裏,如排山倒海,撼天動地。
《報任安書》見識深遠,辭氣沈雄,情懷慷慨,言論剴切,是激切感人的至情之作。其中敘事、議論、抒情,誌氣盤桓,交融壹體。文章以過人的豐富、強烈、奔放的思想感情,形成卓絕千古的浩蕩雄偉的氣勢。其中所表現的司馬遷崇高的人生信念和為《史記》獻身的精神,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和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