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石家莊上林苑

石家莊上林苑

《張果》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張果》人物故事小傳

張果,尊稱為張果老中唐道士。據傳擅長法術,常隱居在恒州中條山,世人相傳他活了數百歲。唐太宗、高宗都曾派使者召張果入京,被拒絕。武則天時,不得已奉詔出山,到半路又佯死未去。在唐玄宗的再三邀請下,張果進入宮中,由於屢顯神跡而得到玄宗的信任和仰慕。玄宗想把玉真公主嫁給他,他拒不奉命,並懇求返回隱修之地。在回去的路上突然死去,傳說是“屍解成仙。”玄宗在當地建棲霞觀用以記念和祭祀張果。民間傳說他常倒騎毛驢雲遊四方,勸化世人。

[正 史]

張果者,晦①鄉裏世系以自神,隱中條山,往來汾、晉間,世傳數百歲人。武後時,遣使召之,即死,後人復見於恒州②山中。

開元二十壹③年,刺史韋濟以聞。玄宗令通事舍人④裴晤往迎,見晤輒氣絕,仆⑤,久乃蘇。晤不敢逼,馳白狀⑥。帝更遣中書舍人⑦徐嶠賫⑧璽書邀禮,乃至東都⑨,舍集賢院,肩輿⑩入宮。帝親問治道神仙事,語秘不傳。果善息氣(11),能累日不食,數禦(12)美酒。嘗雲:“我生堯(13)丙子歲,位侍中。”其貌實年六七十。時有邢和璞者,善知人壽夭。師夜光者,善視鬼。帝令邢和璞推果生死懵然不知其端。帝召果密坐,使夜光視之,不見果所在。

帝謂高力士曰:“吾聞飲堇(14)無苦者,奇士也。”時天寒,因取以飲果,三進,頹然(15)曰:“非佳酒也。”乃寢。頃視齒燋(16)縮,顧左右取鐵如意(17)擊墮之,藏帶中,更出藥傅其齒,良久,齒已生,粲然(18)駢(19)潔。帝益神之。欲以玉真公主降(20)果,未言也。果忽謂秘書少監王迥質、太常少卿蕭華曰:“諺謂娶婦得公主,平地生公府,可畏也。”二人怪語不倫(21)。俄有使至,傳詔曰:“玉真公主欲降先生。”果笑,固不奉詔。有詔圖形集賢院,懇辭還山,詔可。擢(22)銀青光祿大夫,號通玄先生,賜帛三百匹,給扶侍二個。至恒山蒲吾縣,未幾卒,或曰屍解,帝為立棲霞觀其所。

《新唐書》卷二○四

[註 釋]

①晦:此為隱藏之意。②恒州: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分定州置。治所在真定(今正定南,唐初移今正定)。唐轄境相當今河北石家莊市和正定、槁城、靈壽、行唐、井陘、獲鹿、平山、阜平等地。③開元二十壹年:公元733年,開元,唐玄宗李隆基年號。④通事舍人:官名,掌管朝見引納、殿廷通奏等事務。⑤仆:向前倒下。⑥白狀:白,下對上告訴,陳述。狀,陳述、描繪。白狀即為下級對上級的匯報。⑦中書舍人:官職名,唐時掌管參議表章、詔旨制敕、璽書冊命等事務。⑧賫(ji):攜帶之意。⑨東都:唐顯慶二年(公元657年),以洛陽為東都。武後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稱神都,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復稱東都。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稱東京,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停京號,次年復稱東都。⑩肩輿:轎子。(11)息氣:我國古代方術中,以氣功為核心的壹種養生保健方法。(12)禦:拒絕。(13)堯:上古五帝之壹。(14)堇:中藥烏頭,有毒。(是救病而飲之以堇也。——《呂氏春秋·勸學》)。(15)頹然:衰敗無力狀。(16)燋:同“焦”,被火或高溫或類似原因破壞或改變。此指藥物作用的結果。(17)如意:壹種象征祥瑞的器物。頭呈雲狀或靈芝狀,供賞玩,有曲柄。(18)粲然:形容有光澤。(19)駢:這裏形容排列的整齊。(20)降:特指帝王之女下嫁。(21)不倫:沒有條理。(22)擢:猶升也、進也,即提拔。

〔相關史料〕

張果者,隱於恒州①條山,常往來汾晉間,時人傳有長年秘術,為兒童時見之,自言數百歲矣。唐太宗、高宗,累征之不起。則天召之出山,佯死於妬女廟前。時方盛熱,須臾臭爛生蟲,聞於則天,信其死矣。後有人於恒州山中復見之。果常乘壹白驢,日行數萬裏,休則重疊之。其厚如紙,置於巾箱中;乘則以水噀②之,還成驢矣。開元二十三年③,玄宗遣通事舍人④裴昭,馳驛於恒州迎之。果對晤氣絕而死,晤乃焚香啟請,宣天子求道之意,俄頃漸蘇。晤不敢逼,馳還奏之。乃命中書舍人⑤徐嶠,持璽書⑥迎之。果隨嶠到東都⑦,於集賢院安置,肩輿⑧入宮,備加禮敬。玄宗因從容謂曰:“先生得道者也,何齒發之衰耶?”果曰:“衰杇之歲,無道術可憑,故使之然,良足恥也。今若除盡,不猶愈乎?”因於禦前拔去鬢發,擊落牙齒,流血溢口。玄宗甚驚,謂曰:“先生休舍。”俄頃召之,青發皓齒,愈於壯年。壹日,秘書監⑨王迥質、太常少卿⑩蕭華嘗同造(11)焉,時玄宗欲令尚主,果未之知也。忽笑謂二人曰:“娶婦得公主,甚可畏也。”迥質與華,相顧未諭其言。俄頃有中使至,謂果曰:“上以玉真公主早歲好道,欲降(12)於先生。”果大笑,竟不承詔。二人方悟向來之言。是時公卿多往候謁,或問以方外之事,皆跪對之,每雲:“余是堯時丙子年人。”時莫能測也。又雲:“堯時為侍中(13)。”善於胎息(14),累日不食,食時但進美酒及三黃丸。玄宗留之內殿,賜之酒,辭以山臣飲不過二升,有壹弟子,飲可壹鬥。玄宗聞之喜,令召之。俄壹小道士,自殿檐飛下,年可十六七,美姿容,旨趣雅淡。謁見上,言詞清爽,禮貌臻(15)備。玄宗命坐。果曰:“弟子常侍立於側,未宜賜座。”玄宗目之愈喜,遂賜之酒,飲及壹鬥,不辭。果辭曰:“不可更賜,過度必有所失,致龍顏壹笑耳。”玄宗又逼賜之,酒忽從頭頂湧出,冠子落地,化為壹蓋。玄宗及嬪禦皆驚笑,視之,已失道士矣,但見壹金榼(16)在地。覆之,金榼盛壹鬥;驗之,乃集賢院中榼也。累試仙術,不可窮紀。有師夜光者善視鬼,玄宗常召果坐於前,而敕夜光視之。夜光至禦前奏曰:“不知張果安在乎?”顧視察也,而果在禦前久矣。夜光卒不能見。又有邢和璞(17)者,有算術,每視人,則布籌於前,未幾,已能詳其名氏窮遠、善惡壽夭,前後所算計千數,未嘗不析其苛細,玄宗奇之久矣。及命算果,則運籌移時,意竭神沮,終不能定其甲子。玄宗為中貴人(18)高力士曰:“我聞神仙之人,寒燠(19)不能瘵(20)其體,外物不能凂其中。今張果善算者莫能究其年,視鬼者莫得見其狀,豈非真者也?然常聞謹斟飲之者死,若非仙人,必敗其質,可試以飲也。”會天下雪,寒甚,玄宗命進謹斟賜果,果遂舉飲,盡三卮,醺然有醉色,顧謂左右曰:“此酒非佳味也。”即偃(21)而寢,食頃方寤。忽覽鏡視其齒,皆斑然焦黑。遽命侍童取鐵如意(22),擊其齒盡,隨收於衣帶中。徐解衣,出藥壹帖,色微紅光瑩,果以敷諸齒穴中,已而又寢。久之忽寤,再引鏡自視,其齒已生矣。其堅然光白,愈於前也。玄宗方信其靈異,謂力士曰:“得非真仙乎?”遂下詔曰:“恒州張果先生,遊方之外者也,跡先高尚,心入窅(23)冥,久混光塵, *** 赴闕(24),莫知甲子之數,且謂義皇上人。問以道樞,盡會宗極。今則將行朝禮,爰申寵命,可授銀青光祿大夫,仍賜號通玄先生。”未幾,玄宗狩於鹹陽,獲壹大鹿,稍異常者。庖人方饌,果見之曰:“此仙鹿也,已滿千歲。昔漢武元狩五年(25),臣曾侍從,畋(26)於上林(27),時生獲此鹿,既而放之。”玄宗曰:“鹿多矣,時遷代變,豈不為狩者所獲乎?”果曰:“武帝舍鹿之時,以銅牌誌(28)於左角下。”遂命驗之,果獲銅牌二寸許,但文字雕暗耳。玄宗又謂果曰:“元狩是何甲子,至此幾年矣?”果曰:“是歲癸亥,武帝始開昆明池。今甲戌歲,八百五十二年矣。”玄宗命太史氏校其長歷,略無差焉,玄宗愈奇之。時又有道士葉法善,亦多術,玄宗問曰:“果何人耶?”答曰:“臣知之,然臣言訖即死,故不敢言。若陛下免冠跣(29)足救,臣即得活。”玄宗許之。法善曰:“此混沌初開蝙蝠精。”言訖,七竅流血,僵仆於地。玄宗遽詣果所,免冠跣足,自稱其罪。果徐曰:“此兒多口過,不謫之,恐敗天地間事耳。”玄宗復哀請久之,果以水噀其面,法善即時復生。其後累陳老病,乞歸恒州。詔給驛送到恒州。天寶(30)初,玄宗又遣征召,果聞之,忽卒,弟子葬之。後發棺,空棺而已。

《太平廣記》卷三○

[註 釋]

①恒州: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改司州置。治所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東北)。轄境相當今山西北部內長城以北,河北蔚縣、陽原和內蒙古與山西鄰近的南部地區。②噀(xun):噴水之意。③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26年,開元,唐玄宗李隆基年號。④通事舍人:唐代所置掌傳詔令的官。為隋謁者臺通事謁者的改名,隸中書省,秩從六品上,定員為16人。凡朝見引納、殿廷通奏、近臣入侍、文武官員就位,均掌其贊拜進退出入的禮儀。⑤中書舍人:中書省屬官,正五品上,定員6人,專掌詔誥、宣旨勞問、授納訴訟等事。⑥璽書:璽,印,秦以後專指皇帝的印。璽書,此指詔書。⑦東都:唐顯慶二年(公元657年)以洛陽為東都。武後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稱神都,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復稱東都。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稱東京,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停京號,次年復稱東都。⑧肩輿:轎子。⑨秘書監:掌管圖書典籍的官員。⑩太常少卿:太常寺官員,掌管宗廟祭祀、禮樂諸事務。(11)造:拜訪。(12)降:古時對公主下嫁的專稱。(13)侍中:官職名,即皇帝的侍從。(14)胎息:指入靜後若有若無、鼻息微弱的呼息方式。《抱樸子·釋滯》:“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中,……以鴻毛著鼻口之上,吐炁而鴻毛不動為候也。”《養真集》:“止有壹息,腹中旋轉,不出不入,名曰胎息。”(15)臻:到,達到。(16)榼(ke):古時盛酒的器具。(17)邢和璞:唐代道士,得黃老之道,善心算,知人壽夭禍福。《太平廣記》載雲:“常攜竹算數計,算長六寸,人有請者,到則布算為卦,縱橫布列、動用算數百,布之滿床。布數已,乃告家之休咎,言其人年命長短及官祿如神。”(18)中貴人:帝王所寵幸而顯貴的宦官。(19)燠(yu):溫暖、熱。(20)瘵:音zhai,病。(21)偃:仰臥。(22)鐵如意:如意,器物名,用竹、玉、骨等制成,頭作靈芝或雲葉狀,柄微曲。供搔背或賞玩等用。鐵如意即鐵制的如意。(23)窅:音yao,深遠之意。(24)闕:皇宮兩邊的樓臺,中間有道路,此處代指宮殿。(25)元狩五年:公元前117年,元狩,漢武帝年號。(26)畋:打獵。(27)上林:即上林苑,秦都鹹陽時置,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營建朝宮於苑中。漢初荒廢,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許民入苑開墾。武帝時,又收為宮苑,周圍擴充至200多裏,苑內放養禽獸,供皇帝射獵,並建離宮、觀、館數十處。(28)誌:標記。(29)跣:赤腳。(30)天寶:公元742—756年,唐玄宗李隆基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