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壹直在思索壹個問題,什麽是雷鋒精神,我們怎樣弘揚雷鋒精神?
我聽老師說,去年,有壹位外地來的大哥哥,來到了棧橋。他突然看見壹位大姐姐落水了,他連衣服都沒脫就迫不及待的下海了。因為風勢太大,大哥哥也投身於大海。雖然他死了,但他那種舍己救人的雷鋒精神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今天在放學的路上,我看見壹些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和老奶奶在烈日下把貼在墻上和電線桿上的小廣告撕下來,並用力把墻和電線桿刷幹凈,他們累的臉上直流汗。我眼壹亮,想:這不也是壹種雷鋒精神,因為他們為了讓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地更加美好,不惜辛苦,這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但有些同學認為,只有救人才算是壹種雷鋒精神。其實,我們幹自己應該幹的事幹好,也是壹種雷鋒精神。如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學習雷鋒的“釘子”精神,善於“鉆”和“擠”,學好本領,長大後匯報社會。如醫生護士,遇到病人後,能救死扶傷,使病人重新恢復健康;工作在各行各業的叔叔阿姨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無私奉獻,盡職盡責做好自己的工作,這都是雷鋒精神。
我想我們應該弘揚雷鋒精神,從我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俗話說,做壹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壹輩子做好事。讓我們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篇二:雷鋒精神不變“學雷鋒”形式在變
在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中我們看到,雷鋒的戰友在學習雷鋒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尷尬,有人崇尚這種精神,也有人對此提出異議,覺得雷鋒精神在幾十年後的今天有些過時了,這樣的討論壹直延續著。
不久前在《焦點訪談》播出了壹個勇救落水兒童的事跡,在社會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在人們感慨和敬佩的同時,也有人提出了質疑,三條命救壹條命值不值?
北京市中小學生守則如今做了壹些修改,其中有壹條就是取消了見義勇為的字眼,這條新聞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有贊成的、有反對的。
北京師範大學周之良教授的看法是,救人不能用值不值來說明,因為生命都是寶貴的,我們說生命可貴包括自己和所有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正因為我們重視每個人的生命,所以才能夠見義勇為。而不壹味簡單鼓動中小學生見義勇為,並不是說就不要學雷鋒,也不是說不要跟壞人壞事鬥爭,守則裏刪掉了“勇於鬥爭”,改成了“善於鬥爭”,也就是要考慮到各式各樣的有利條件,依靠集體、依靠老師,同壞人壞事鬥爭。
周之良教授認為,在新的時期,對壹些“學雷鋒”的事有新的理解,並不能說明雷鋒精神過時了,而是隨著時代進步,人們對社會主義道德觀有了更深的認識,但雷鋒精神的精髓或者說核心是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卻會永存下去,因為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也是先進文化的核心,見義勇為、大公無私,這當然是為人民服務的最高體現。
20世紀60年代,我們“向雷鋒同誌學習”,是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20世紀80年代,以“五講四美三熱愛”為標誌的學雷鋒熱潮,關註的是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新時期我們“學雷鋒”,就是要求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導向,發展良好的道德風尚,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周之良覺得,在今天,我們應該這樣來看待雷鋒精神。我們弘揚雷鋒精神就是用先進的思想文化來把大家團結起來,鼓勵大家前進。
我們學雷鋒,應當更註重學習雷鋒精神的思想內涵,並將其作為建立新型的現代人際關系,學習高尚道德情操和為人處世之道的精神源泉。這樣,雷鋒精神才能更大程度地改觀我們的精神和物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