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是同壹本小說,兩個相比較《說唐全傳》更貼切於歷史。
1、《說唐全傳》,著者不詳。
清代長篇講史小說,***68回。亦名《說唐全傳》。後與《說唐後傳》合刻,改名《說唐前傳》。
這壹類著作多本正史紀傳,益以唐宋雜說,形成壹種系統。而《說唐演義全傳》雖與《隋史遺文》梗概略同,卻獨能廣泛吸取民間傳說而加以敷演,不拘泥於史實,具有鮮明的民間文學色彩。
2、《隋唐演義》,作者褚人獲。
清代長篇白話歷史演義小說。全書***20卷,100回,70余萬字。是壹部兼有英雄傳奇和歷史演義雙重性質的小說。以隋朝末年農民起義為故事背景,講述隋朝覆滅與大唐建立的壹段歷史演義。小說中塑造人物個性鮮明,故事情節膾炙人口。其中的經典段落,經久不衰。
擴展資料:
兩本書的成書過程:
1、《隋唐演義》
隋唐兩代的故事,在宋、元期間就已經在民間廣為流傳。但作為長篇講史小說卻開始於明代。到了清初,長篇歷史演義大量湧現,所涉及的內容上 自遠古,下至明朝,幾乎構成了壹個完整、細密的歷史系列。《隋唐演義》 就是這個系列中的壹個環節。
在《隋唐演義》問世之前,羅貫中曾經編纂了 《隋唐誌傳》。到了明朝中期,林瀚作了改訂,稱為《隋唐兩朝誌傳》。褚人獲就是以此書為主,又參考了明刊本《大唐秦王詞話》、無名氏的《隋揚 帝艷史》以及唐宋傳奇、戲曲、民間傳說等材料,如《海山記》、《迷樓記》、 《開河記》、《開元天寶遺事》、《太真外傳》等。
作者廣采博收,精心編 撰,將眾多的人物、繁雜的事件,悠長的歷史熔於壹爐,形成壹部有機的藝 術整體。
2、《說唐全傳》
《說唐》是清初歷史演義向英雄傳奇演變的代表作,在民間流傳頗廣。其後又有《說唐後傳》(包括《說唐小英雄傳》16回,即《羅通掃北》和《說唐薛家府傳》 6卷42回)、《征西說唐三傳》及《反唐演義傳》等續書出現。
分別鋪敘瓦崗英雄之後及薛仁貴征東、征西,薛剛、薛強反唐諸事,其大旨不外褒貶忠良善惡,宣揚拓邊封侯,藝術上則因襲模仿,缺乏新意,因而成就不高。
今存最早正式刻本為清代乾隆癸卯(1783)刊本10卷,68回,卷首有乾隆元年(1736)如蓮居士序。題為《說唐演義全傳》,之後乾隆四十八年的觀文書屋刊本和嘉慶六年的會文堂刊本都沿用。後有聖德堂刊本把它分作十四卷,題名《新刻增異說唐全傳》,去掉了“演義”二字,而“新刻增異”則是“廣告用語”。
最大的變化發生在善成堂刊本上。它把六十八回分成八卷,題名為《說唐前傳》。它之所以把“全傳”改為“前傳”,是為了配合早已流行於世的《說唐後傳》。然後,善成堂以及漁古山房等書坊再把《前傳》《後傳》合在壹塊兒,合稱《說唐演義全傳》,或《說唐合傳》,壹起推出。
百度百科-說唐演義全傳
百度百科-隋唐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