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夏十二登嶽陽樓原文及翻譯具體如下: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原文只要內容是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翻譯如下:
登上嶽陽樓覽盡四周風光,江水遼遠通向開闊的洞庭。看見大雁南飛引起我憂愁之心,遠處的山峰又銜來壹輪好月。在高入雲間的樓上下榻設席,在天上傳杯飲酒。醉酒之後興起了涼風,吹得衣袖隨風舞動我們隨之而回。
賞析如下:
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遊嶽陽,秋季作這首詩。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嶽陽樓座落在今湖南嶽陽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顧君山”,與黃鶴樓、滕王閣同為南方三大名樓,樓高三層,建築精美。歷代遷客騷人,登臨遊覽,莫不抒懷寫誌。
李白登樓賦詩,留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篇章,使嶽陽樓更添壹層迷人的色彩。詩人首先描寫嶽陽樓四周的宏麗景色:“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嶽陽,這裏是指天嶽山之南壹帶。天嶽山又名巴陵山,在嶽陽縣西南。登上嶽陽樓,遠望天嶽山南面壹帶,無邊景色盡收眼底。
江水流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這是從樓的高處俯瞰周圍的遠景。站得高,望得遠,“嶽陽盡”、“川迥”、“洞庭開”,這壹“盡”、壹“迥”、壹“開”的渺遠遼闊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詩人立足點之高。
這是壹種旁敲側擊的襯托手法,不正面寫樓高而樓高已自見。李白這時候正遇赦,心情輕快,眼前景物也顯得有情有意,和詩人分享著歡樂和喜悅。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詩人筆下的自然萬物好象被賦予生命,妳看,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