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詩李賀古詩原文及翻譯如下:
1、原文。
《馬詩》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2、翻譯。
廣闊的沙漠在月的映照下如鋪上了壹層霜雪,燕山之上懸掛著壹輪如銀鉤(兵器)的彎月。何時能配上金飾的絡頭,在清爽的秋季裏奔馳在沙場上。
3、作品註釋。
大漠:廣大的沙漠。燕山:在河北省,東西走向,構成了壹些重要隘口,如古北口,喜峰口等。壹說為燕然山,即今之杭愛山,在蒙古人民***和國西部。
何當:何時,何日。金絡腦;即金絡頭,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踏:走,跑。此處有“奔馳”之意。清秋:清朗的秋天。
比喻彎月。宋李彌遜《遊梅坡席上雜酬》之二:“竹籬茅屋傾樽酒,坐看銀鉤上晚川。”古人睡覺床上都有幔,睡覺時拉上,白天就用簾鉤掛起在兩旁(很像現在的蚊帳)。古人很有雅致,有時候就臥在床上賞景。秦觀有詞“寶簾閑掛小銀鉤”,當時月亮正巧出現在簾鉤的位置,於是此人就把銀色的月亮比作了簾鉤。
作者簡介:
李賀,字長吉。河南府福昌縣昌谷鄉(今河南省宜陽縣)人,祖籍隴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與詩仙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後世稱李昌谷。李賀出身唐朝宗室大鄭王(李亮)房,門蔭入仕,授奉禮郎。仕途不順,熱心於詩歌創作。
作品慨嘆生不逢時、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反映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社會剝削的歷史畫面。詩作想象極為豐富,引用神話傳說,托古寓今,後人譽為“詩鬼”。27歲(壹說24歲)英年早逝。
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壹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
作為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代表人物,李賀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齊名,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壹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著有《昌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