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卡式錄音帶的錄音機和播放器

卡式錄音帶的錄音機和播放器

最初的卡帶機器(如飛利浦在1963年8月推出的EL3300)主要是簡單的單聲道錄音和回放設備,這些機器壹般需要外接壹支動圈式麥克風以進行錄音。1970年代以後的產品則常常內置擁有擴展高頻響應的電容式麥克風,但也因此容易拾取錄音機馬達產生的噪音。常見的便攜式錄音機的形狀是與卡式錄音帶差不多寬的壹個長方盒,頂端是揚聲器,中部是卡帶槽,底部邊緣則是“鋼琴鍵”控制部分。壹般這些按鈕的標誌包括壹個方形表示“停止”,壹個向右指的三角形表示“播放”,兩個三角形表示“前進”或“回卷”,紅色圓點表示“錄音”,被垂直分開的方形(兩個細長的矩形)表示“暫停”。由卡帶錄音機帶來的“鋼琴鍵”控制標誌及其布局很快就像標準壹樣固定下來壹直延續到今天,雖然壹些數字化控制的面板用“前壹軌”和“後壹軌”取代了“前進”和“回卷”。

立體聲錄音機很快演化成了高保真的錄音機,被稱為磁帶卡座(Cassette Deck)。早期的磁帶卡座都是頂裝式,壹側用於裝載卡帶,另壹側則有聲量計和錄音電平控制。先鋒公司設計的前載式傾角裝帶槽和山水公司設計的暴露式裝帶槽最終成為磁帶卡座的標準布局。後期的卡座型號采用了電子按鈕和LED或真空熒光顯示(VFD)替代了傳統的指針式計量表,並主要采用旋轉式控制按鈕代替原來的杠桿或滑塊進行電平控制。中道等公司最終推出了音質可以與盤式錄音機相匹敵的,覆蓋20—20000赫茲的整個頻響範圍,低噪音低顫動的高保真卡座。與普通錄音機不同,這些卡座壹般都采用三磁頭結構,三枚磁頭分別負責回放、錄音和擦除,使得磁頭的結構可以根據其功能進行優化設計。其中壹些機型還使用非標準的錄制方式來設法達到最高的頻響範圍,這樣錄制出來的卡帶並不能被壹般的機器正確播放。

面向普通用戶的機器則壹般不帶麥克風輸入接口。雙卡座機器成為主流被嵌入各種家庭娛樂系統,主要用於翻錄卡帶。雖然每壹次從源卡帶上進行翻錄都會導致音質受損,但是從翻錄機制上對從唱片、廣播節目或者另壹枚卡帶上翻錄並沒有進行限制。即使在CD刻錄機開始流行的時期,壹些機器仍然載有卡座。

另壹種對1980年代的文化產生顯著影響的是被稱為便攜式立體聲系統(Boombox)的壹套帶有卡帶槽的內置立體聲揚聲器的便攜式播放器。便攜式立體聲系統的揚聲器能產生相當大的音量,壹度成為了城市青年娛樂文化的同義詞,並因此有了“貧民區的沖擊波”(Ghetto Blaster)這壹昵稱。

卡帶播放器在汽車音響中的應用更加形式多樣。美國的汽車制造商通常將普通的卡帶槽嵌入其標準的大型收音機面板,而亞洲和歐洲的廠商則采用標準的德式面板(ISO 7736)。在1980年代,壹套高端的汽車音響通常包括支持杜比降噪的AM/FM廣播卡帶兩用機。隨著CD播放器的制造成本降低,大多數汽車音響制造商開始提供CD機,但是在壹些面向老司機的車款中仍然提供卡帶播放器的選項,通常有單獨的卡帶播放器或卡帶CD兩用機兩種。事實上,2009年款的淩誌ES 350型轎車仍然標配卡帶播放器。

雖然卡帶本身通常較為耐用,但卡帶播放器需要定期維護才能較好地工作。最常見的維護是使用長棉簽或者卡帶形狀的清洗設備對磁頭進行清洗以除去汙點和灰塵。也有類似形狀的消磁卡帶使用磁鐵對磁頭消磁,避免回放時聲音產生失真。陳舊或骯臟的播放器還會出現壹些機械問題:如果供帶輪比緊帶輪轉得更快或者在打開卡帶槽時磁頭沒有合適的釋放,就會導致磁帶從卡式錄音帶的底部伸出,被卷進播放器的機構裏產生絞帶的現象,有時也稱作吞帶。絞帶通常會破壞整卷錄音帶,從而使得丟棄損壞的錄音帶成為常見的景象。類似盤式錄音帶那樣對卡帶進行剪接編輯雖然可行,但主要是用於從部分損壞或斷裂的磁帶上取回有價值的錄音或進行修復。由於卡式錄音帶的磁帶尺寸很小,編輯主要通過翻錄或重錄而不是對磁帶剪切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