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翃的寒食古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是唐代詩人韓翃創作的壹首七言絕句。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描寫了整個長安城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寒食節雖然禁火,但得寵的官員卻可以得到皇上特賜的燭火,家裏輕煙繚繞。
詩中充溢著對皇城春色的陶醉和對盛世承平的歌詠,同時暗含委婉的諷諫。全詩重在描寫景物,以白描手法寫實,結構嚴謹,蘊含多重轉折,用筆含蓄,寓意深遠。
白話譯文春天的長安城裏沒有壹處不飛舞著落花。在寒食節這天,東風把皇宮中的柳絲吹得傾斜。寒食節本應禁火,但黃昏時皇宮中卻傳賜蠟燭燃火,那蠟燭的輕煙飄散在近幸大臣之家。
寒食是中國古代的傳統節日,古人每逢此節,前後三天不生火,只吃現成冷食,故名寒食。據《西京雜記》記載,在漢代,寒食這天雖然全國都禁火,但皇帝卻賞賜給侯門貴族以蠟燭,特許照明,以示恩寵。唐承漢制,因襲舊例,也在寒食傳燭示恩。
寒食文學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摹出寒食節時皇城的蓬勃春景和皇室的雍容富貴,不僅是節日禮俗的真切再現,更是盛世歡歌的具體刻畫。這樣的詩作,當然頗合封建帝王的口味,難怪它受到皇帝的直接贊賞。
此詩的藝術成就主要有三點:壹是思緒綿密,結構嚴謹。全詩僅四句,但多有轉折。從內容看,由寫景物轉入詠禮俗;從空間看,由皇城轉入禦苑,又由皇宮轉入權貴門第;從時間看,由白天轉入日暮;從感情看,由平和轉為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