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關於愛國主義片的影評

關於愛國主義片的影評

昨天有幸第壹時間看了馮小剛的新片《集結號》,看完後只有四個字的評價:非常震撼!

1997年,那是壹個冬天,有壹位導演在中國內地的電影市場劃出了壹個特殊的檔期,專拍賀歲片,第壹部名叫《甲方乙方》,從那以後,每到歲末,他就要和喜愛他的觀眾“不見不散”,沒想到十年下來,還“沒完沒了”了。漸漸的,觀眾把他當成了“大腕”,把看他的賀歲片看作是去赴壹場“夜宴”,但這個導演不滿足,他總是渴望突破,期待轉型,如果說那頓《夜宴》讓人吃完之後難免有“壹聲嘆息”的感覺,那麽,這次吹響的《集結號》,則徹底圓了他的大片之夢。

《集結號》是壹個有關退伍老兵的故事,就為壹次到底有沒有吹響過的集結號,老兵失去了全連所有的戰友,十多年來他魂牽夢縈不得安寧:那是在解放戰爭的壹次戰役中,上面的命令是壹個連隊的戰士堅守4小時,以集結號為令撤退,結果等了12個小時集結號也沒有吹響過。於是身為連長的谷子地(由張涵予扮演)決定繼續堅守下去,結果47個戰士最終全部陣亡,但是壹名戰士在犧牲前告訴他,他聽到集結號了,從此谷子地開始了尋找真相的過程……進入和平年代後,這47名戰士被定為“失蹤”,谷子地的後半生就在尋找47具遺骸、為追溯他們“烈士”的稱號而存活著……

看《集結號》前半部的時候,我腦子裏總是不由自主地跳出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奧利弗-斯通的《生於7月4日》、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父輩的旗幟》的壹些經典畫面:激烈的巷戰、濃郁的兄弟情、身殘誌堅的老兵――看到最後30分鐘,我徹底繳械投降了,這還是壹部不折不扣的中國式的抒寫人性之美、歌頌浩然正氣的大片,既與宣揚美國主旋律的好萊塢大片分道揚鑣,也與馮小剛過去嘻笑怒罵的市井小品漸行漸遠了――

戰爭題材的大片,中國拍過不少,早期的《南征北戰》、《紅日》、到前些年的《大決戰》、《大進軍》,全都集中表現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我黨我軍的英明決策,我們看到的基本上是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愛國主義集體榮譽,是國家至上英雄無淚,可是,我們卻看不到戰場上的血雨腥風,看不到戰爭中人性的掙紮和迷茫,看不到小人物的孤獨和無助,看不到個體在戰爭中的作用和位置,《集結號》讓我們第壹次看到了壹個老兵——壹個戰鬥英雄傷痕累累的內心瘡疤,看到了在至高無上的集體榮譽下個人生命也不再是那樣的無足輕重了,47個弟兄,他們也是人,他們同樣需要得到社會的承認,谷子地尋找戰友遺骸的下半生我覺得比他在戰場上的視死如歸更為動人,在他不懈的找尋中,我看到了壹種屬於真正的中國男人的脊梁,那就是堅忍不拔百折不撓,可惜從二十年前的“高粱地”之後,銀幕上的中國男人再也沒有如此高亢昂揚了。

感謝馮小剛,讓我們重新正視戰爭中個人的價值,也讓我們重拾對銀幕上中國男人的信心。感謝張涵予,塑造了壹個具有愚公移山精神的銀幕硬漢,在“花樣美男”“窩囊萎男”橫行銀屏的今天,我們需要的是壹種剛強,壹種堅毅,壹種責任,壹種緬懷。很慶幸,在那悠遠綿長的集結號裏我們感受到了,在谷子地那堅如磐石的背影中我們也同樣深切地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