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先要承認,柳毅井作為壹個傳說,是沒有真正所在的。要找到通龍宮的那個柳毅井,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我們只有去探討壹個時間先後順序和對小說的影響才是比較正確的觀點。
柳毅傳最早出現於晚唐時期的民間故事,原著者李朝威,隴西人 ,他在長安聽薛嘏口述了這段故事將其記錄下來。當時影響力不廣。這個故事的第壹次大規模傳播是宋人著《太平禦覽》時收錄,太平禦覽作為中國早期小說散集,在文學史上有壹定影響力。其後元代戲曲盛興,將《柳毅傳書》的故事真正遍播華夏。
故事原生既在隴西,不再湖北,所以君山的柳毅井應是宋元之後,柳毅故事具有壹定影響力後產生的人文景觀。
而東山柳毅井,在東山席家籍地內。東山席家正是由晚唐武衛將軍席溫自隴西遷徙到東山的,也就是在柳毅故事原生期定居東山的。東山柳毅井在桔林旁,旁邊本有桔書,在洞庭(山)之陰,這和小說的描述完全吻合。而君山柳毅井在洞庭(湖)之陽,君山之陽坡,(水之南,山之北為陰)這與小說相悖,屬後附會的人造景點。
這其中便有壹個緣由,也就是太平禦覽在錄柳毅傳的時候,故事和東山柳毅井均已存且有壹定知名度,《太平禦覽》因此在錄入時進行了修正。支持這壹說法的還有壹些其他證據,就是《太平禦覽》中柳毅傳的故事,對洞庭的定義十分曖昧。明明說柳毅是湖北人,卻要在自涇川回吳地的時候邂逅三公主,而最後和三公主成親時,人已定居金陵。
太湖東山西山,稱洞庭山。與洞庭湖有壹脈相承的傳說,據說青龍王歸海,牛角鉆出洞庭湖,而牛角出來的地方就是太湖洞庭山,龍王自錢塘歸海。從柳毅傳中洞庭君,錢塘君的關系來看,故事是參照過這個典故定型的,且女主都是三公主。
因此,東山柳毅井,更可能是對小說故事定型產生影響的原生景觀。
所以,從大地理位置上說,君山柳毅井為正,但是後來造景的人並沒有仔細研究傳說,選地不謹慎。
但是從時間源流,原著描述,甚至對故事發展產生影響的,應是東山柳毅井。
置於對那些非要鉆“牛角尖”問究竟哪口井通龍宮的人,那就只能回答,這兩口井本就相通,青牛王自洞庭湖入,洞庭山出,洞庭龍王宮正在此牛角洞之中,鉆進去尋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