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宋史宗澤傳 的原文和翻譯

宋史宗澤傳 的原文和翻譯

原文

宗澤,字汝霖,婺州義烏人,澤自幼豪爽有大誌。登元祐六年進士第。廷對極陳時弊,考官惡直,置末甲,調衢州龍遊令。民未知學,澤為建庠序,設師儒,講論經術,風俗壹變,自此擢科者相繼。通判登州。境內官田數百頃,皆不毛之地,歲輸萬余緡,率橫取於民。澤奏免之。

朝廷遣使由登州結女真,盟海上,謀夾攻契丹,澤語所親曰:“天下自是多事矣。”退居東陽,結廬山谷間。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時太原失守官兩河者率托故不行澤曰食祿而避難不可也即日單騎就道從嬴卒十余人。磁經敵騎蹂躪之余,人民逃徙,帑廩枵然。

澤至,繕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義勇,始為固守不移之計。上言:“邢、洺、磁、趙、相五州各蓄精兵二萬人,敵攻壹郡則四郡皆應,是壹郡之兵常有十萬人。”上嘉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於南京,澤入見,涕泗交頤,陳興復大計。

金人謀攻汴京。自鄭抵白沙,去汴京密邇,都人震恐。僚屬入問計,澤方對客圍棋,笑曰:“何事張皇,劉衍等在外必能禦敵。”乃選精銳數千,使繞出敵後,伏其歸路。金人果敗,自是不復犯東京。澤威聲日著,北方聞其名,常尊憚之,對南人言,必曰宗爺爺。

澤疏言:“丁進數十萬眾,願守護京城;李成願扈從還闕,即渡河剿敵;楊進等兵百萬,亦願渡河,同致死力。臣聞‘多助之至,天下順之’,陛下及此時還京,則眾心翕然,何敵國之足憂乎?”上乃降詔擇日還京。

澤前後請上還京二十余奏,每為潛善等所抑,憂憤成疾,疽發於背,諸將入問疾,澤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塵,積憤至此。汝等能殲敵,則我死無恨。”眾皆流涕曰:“敢不盡力!”諸將出,澤嘆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翌日,風雨晝晦。澤無壹語及家事,但連呼“過河”者三而薨。都人號慟,遺表猶贊上還京,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謚忠簡。

翻譯

宗澤,字汝霖,婺州義烏人。宗澤從小就性格豪爽有大的誌向,元祜六年進士及第。殿試時極力陳述當時社會的弊病,考官厭惡他的直率,將他的排名列為最低壹等。

調任到衢州任龍遊縣令。當地百姓不知學習,宗澤為他們建立了學校,安排了儒學教師,講解儒家經典學術,社會風氣大為改變,從此以後登科中舉的人源源不斷。調到登州任通判。

登州境內有幾百頃官田,都是不長草木的地方,每年交納壹萬多緡,都是向老百姓橫征暴斂來的。宗澤上奏請求免征其稅。

朝廷派遣使臣在登州與女真講和,結盟於海上,圖謀夾攻契丹。宗澤與他的親友說:“天下從此多事了。”於是宗澤隱居東陽,在山谷間建造房屋。請康元年,任命宗澤為磁州知州。這時,太原失守,出任兩河壹帶的官員都借故不上任。

宗澤說:“拿著國家俸祿而避難,這不行。”當天就壹個人騎匹馬出發上任去了,跟從的疲弱兵卒有十多人。磁州經過敵兵鐵騎踐踏後,百姓都逃跑搬家了。宗澤到任後,修繕城池,疏浚護城河,置辦作戰器械,招募義勇兵士,開始為固守城池不轉移的戰略作打算。

上奏說:“邢、洺、磁、趙、相五州各存蓄精銳士兵兩萬人,敵軍攻打州時,其他四州都響應幫助,這樣壹州的兵力就常有十萬之多。 ”皇上看後嘉獎了他。金人逼迫徽、欽二帝去北方,康王在南京登基,宗澤入朝面見皇帝,眼淚鼻涕流滿臉頰,陳述復興國家的重要計策。

金人謀劃攻打汴京,從鄭州發兵到達白沙,離汴京十分近了,京都裏的人都害怕極了。同僚和部下入府詢問計謀,宗澤正與客人下圍棋,笑著說:“什麽事這麽慌張?劉衍等將在外面壹定能抵禦敵人。於是挑選幾千名精銳士兵,叫他們繞到敵人背後,在敵人的退路上伏擊。

金人果然大敗,自此不再來侵犯東京。宗澤威望名聲壹天比壹天大,金人聽到他的名字,常常敬畏他,對於宋人來說必稱他宗爺爺。宗澤上奏疏說:“丁進願率幾十萬大軍守護京城,李成願意隨駕護衛還朝,就渡過黃河去剿滅金兵,楊進等擁兵百萬,也願意渡過黃河,壹同以死全力抗擊金兵。

我聽說“受到很多人的幫助,天下就會歸順妳。陛下趁這時返回京城,那麽眾人團結壹心,敵國有什麽值得擔憂的呢?皇上於是下詔書,選擇好日子回京。

宗澤前後***上奏二十多次請求皇上回京,多次被黃潛善等人所扣留,宗澤憂憤成疾,背上長了疽。各位將領入府問病,宗澤急切地說:“我是因為二帝蒙難而積憤變成這樣。妳們如果能殲滅敵人,那麽我就死而無憾了。”

眾將軍都流著淚說:“怎麽敢不盡力殺敵!各位將軍退出後,宗澤嘆氣說:“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第二天,天色陰沈風雨交加。宗澤關於家事沒說壹句話,只是連呼三聲“過河”而死。京城裏的人哀痛號哭。宗澤的遺書仍然極力主張皇上回京。

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謚號忠簡。

出處

元·阿魯圖《宋史·卷三百六十·列傳第壹百壹十九》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遼、金、宋三史。鐵木兒塔識、賀惟壹、張起巖、歐陽玄等七人任總裁官,還有史官斡玉倫徒、泰不華、於文傳、貢師道、余闕、賈魯、危素等23人,脫脫於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辭職,中書右丞相阿魯圖繼任,阿魯圖雖名為都總裁,但不諳漢字。

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書,只用了兩年半的時間。至正六年(1346年)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