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什麽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什麽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曹操。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出自《三國誌·魏誌·武帝紀》裴松之註引《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比喻事情進行下去沒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舍不得。也形容進退兩難,猶豫不決,無可奈何。

雞肋原意是指雞身上的肋骨,肉不多但是扔了又可惜,後來就被人比作沒有價值但又不願意放棄的東西,最早出自《三國演義》,雞肋也代指瘦弱的體型,流傳至今,在網絡上被用來形容能實施,但過程很困難的計劃。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故事

公元219年,曹操率軍攻打蜀軍。部隊駐紮在斜谷界上,因為前面有馬超的人馬擋住,前進不得,想要收兵,又怕被蜀兵恥笑。曹操正在進退兩難之時,部將夏侯_進來請示:“今晚的口令是什麽?”曹操看見剛才廚師送來的雞湯裏有雞肋,便隨口回答:“雞肋!”

行軍主薄楊修,聽到“雞肋”的口令,就叫士兵趕快收拾行裝,準備回去。夏侯_問他:“為何要收拾行裝?”楊修答:“聽到今晚的口令,便知道快要退兵回去。

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現在我們進不能勝,退又怕人譏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所以,我先把行裝收拾好,免得臨時慌亂。”這便是曹操吃雞肋的歷史典故。

果然不多久,曹操下令退兵回雲。當他知道楊修能準確地猜測出他的用意,便以“制造謠言,擾亂軍心”的罪名,將楊修殺死了。這便是曹操吃雞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