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式企業最常見的弊病就是重人情而輕制度,因此其必然會造成很多負面作用,比如說工作無追蹤、難落實、有獎勵、無懲罰。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家族式企業管理的弊端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家族式企業以家族文化為紐帶,所謂家族文化,就是以血緣關系、宗族關系為基礎,以血緣關系或族人的價值觀為核心,而形成的壹個群體。家族文化在企業創業初期曾有過許多積極的意義,但隨著企業的進壹步發展,企業必須突破家族文化帶來的發展瓶頸,從而使家族文化成為企業有益的組成部分。
1.缺乏人才培訓計劃
私營企業老板認為對員工培訓投入大量資金不劃算,這些企業便實施現用現招、不行再招的功利措施。結果是人才或不進不出或大進大出;原有的上不去,新招的又大多不適應、力不從心等。當今市場經濟的發展日新月異,對人的思維、素質、技能等方面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從人才的角度來說,必須要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才能適應市場的發展。但家族企業部分老員工價值觀念、思想的陳舊,從而導致員工的素質和技能普遍不高,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2.家族式管理制約了用人機制
企業內部的家族式管理和唯親是用的用人機制,嚴重地影響了企業素質的提高。企業內部的家族式管理把選人、用人限制在家庭、近親這個小圈子裏,往往出現人力資源短缺,兵多將少無帥才,無法形成壹個良好的組織架構。因此,在解決問題時,難免因孤陋寡聞而導致決策質量低下。所以當企業需要上檔次、上規模、上水平,產品向“精、特、優”方向發展時,就明顯暴露出家族式管理的弊端。
3.家長獨裁造成企業決策失誤
壹些民營企業在打拼創業成功後,“家長”們盲目自信,刻意樹立絕對權威,聽不進意見建議,還僅是憑著自己前些年打拼的經驗,在決策上個人獨裁,主要靠個人感性認識和有限的經驗來管理,而企業發展後,這些曾取得成功的經驗可能不是財富而是包袱。這種獨裁決策有著較強的隨意性和不規範性,決策權、行政權甚至監督權都掌握在壹個人手裏,沒有權力制衡與監督,決策風險增大,壹旦在重大決策上造成戰略失誤,企業就可能衰落。
他們能夠抓住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機,自已成立企業,並取得成功。但由於他們的素質不高,並且中國的經濟環境亦在不斷的變化,使他們難以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作出決策,往往延誤商機。
4.缺乏高級管理人員和高技術人員
民營企業中的工作人員基本上是本科以下的學歷,高科技人員嚴重缺乏。基本上,技術人員不具備高層次的理論知識,而是自學徒開始作起,從老的技術人員學習各種經驗,積累了壹定的經驗後就成為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班組長也是從工齡較長的員工裏提拔,這些所謂班長由於學歷太低,缺乏完整的管理知識,在小的方面可能勝任有余,但壹遇到重要的難題就很可能束手無策。
5.制度形同虛設使得獎懲制度難以執行
制度的形同虛設是相當壹部分民營企業的壹大弊端。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國約有10%的民企沒有任何文字章程。有相當壹部分民企有章程也有令不行,執法不嚴,獎懲制度不執行,規章制度流於形式。
6.企業文化缺失造成企業凝聚力不強
由於歷史原因及條件所限,改革開放初期創業的企業主,大多文化素質較低,很多都是農民出身,沒有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家族企業經營者對企業文化的認識模糊膚淺。
經歷了成功創業的“家長們”往往也是大權獨攬,因為“家長們”在昔日的創業過程中已經形成了難以撼動的權威,而且成功的經歷也使其陷入對以往管理方式的依賴,在眾多追隨者的贊譽聲中,企業主們在經營管理中必然會表現出很強的家長作風和個人主義色彩。
內容拓展:家族式企業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壹、家族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問題
(壹)內環境不理想
首先,家族式企業治理結構比較簡單,其經營權和管理權高度集中在所有者的手中,管理層和內部員工存在著密切關系,造成了家族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度較低,不利於進壹步發展。其次,家族式企業管理層和內部人員對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片面追求高效率,從而忽視了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
(二)忽視風險控制
很多家族式企業管理者對於風險控制並不是十分重視,認為需要做風險防範的都是大型公司和上市企業,但是事實上,家族式企業往往為了增加銷路,追求利潤,盲目地擴大規模,其所面臨的風險往往比大型國有企業還要高。
(三)控制活動不到位
首先,許多家族式企業任人唯親,出現壹人多職的現象,這違背了不相容職務分離原則。其次,權力的劃分不明確,這樣容易讓某些人利用這種空擋,詢私舞弊,增加企業的風險。最後,缺乏嚴格統壹的工作流程,家族式企業員工在工作過程中往往隨意性較大,缺乏壹套固定的流程為他們做指導,這樣不僅導致企業經營效率低、錯誤率高。
(四)信息與溝通不暢
就家族式企業內部而言,員工很少找老板主動交流,員工與員工之間也交流甚少,這就會導致企業內部信息溝通閉塞。就外部而言,家族式企業對上遊供應商和下遊客戶的信息獲取也不太重視,並且總是局限於壹個小的環境圈中,對於外部各種大的局勢沒有進行深入分析內部審計,是企業進行內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來說,我國的家族式企業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完善。在相當多的家族式企業中,並未意識到審計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沒有派專職人員執行審計工作,審計的範圍也不全面,造成審計工作資源浪費,如此惡性循環使得內部控制制度的監督職能流於形式。
二、家族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優化建議
通過上而提到的研究發現,我國家族式企業的仟務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結合自身的經濟發展特點完善或者制定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更好的發展家族式企業,健康持續的發展,保證效率,提高存在價值和必要性
(壹)優化內部環境
首先,完善家族式企業的治理結構,進壹步明晰產權,讓家族成員以外的投資者也擁有企業產權,同時通過設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等法人治理機構,使企業的經營權和所有權相分離。其次,改進家族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執行者的態度,把內部控制制度作為標準,監督和制約家族式企業的經營管理,使管理層和內部員工對內部控制充分重視起來,認真履行好各自的職責。
(二)重視風險控制
建立風險防範系統,通過分析報表以及公司管理當中的資料,得出企業目前存在的隱患:建立風險評估系統,對風險的各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並提交給公司管理層,從而使家族式企業能夠及時有效地規避風險;建立風險應急機制消除或降低風險:建立風險責任機制尋找負責對象,通過合理獎懲制度給相關責任人敲響警鐘,規避風險。
(三)加強控制措施
在人員控制方面應該進行職責劃分,各司其職:在處理業務方面實施授權批準控制,實現權責分離:在工作流程方面制定嚴格規範的工作流程給員工以參照。
(四)強化信息溝通
就內部而言,家族式企業內部員工要將工作中出現的例外事項及時主動的報告給相應層級的管理者,同時加強員工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就外部而言,家族式企業應采用FRY系統,重視建立客戶檔案信息,及時的反應業務信息和經營情況,與此同時,家族式企業要積極主動的了解外部市場的信息,使企業緊跟市場變化的步伐
(五)加強內部監督
首先,強化管理層和內部人員的審計意識,要求加強企業內部員工對於內部監督的理解,管理者更要增強監督意識。其次,派遣專職人員執行內部審計工作,審計工作本身就具有獨立性,如果由其他職位的工作人員來從事審計工作,或者直接忽視審計工作,那麽審計制度的設立是無效的。此外,完善內部審計制度也十分重要,內部審計不僅僅需要對個體進行評價而且還要對內部整體審核。
三、結語
家族式企業作為新生力量,逐步走到了經濟發展的最前線。但是,由於家族式企業發展時間不夠長,許多外因內因都阻礙著家族式企業的進壹步發展,面對這壹問題,我們必須確定切實可行的內部控制制度。本篇文章通過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措施、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這幾個方面深入淺出的解釋了家族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最終結合家族式企業的特點為家族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提出了壹些優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