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蓋的香爐是熏香爐。
熏香爐也叫香熏或者香爐,最初是采用青銅為材料,外表有著精美的圖案,在裏面點燃碳火,時時撒上香料或散香。在古代社會,熏香在貴族和文人的生活當中應用的比較廣泛,宋朝以後開始普及到民間,很多人用各種香料來熏衣物、消除疲勞以及驅散蚊蟲等。漢代以後,香爐的材質逐漸豐富起來,宋代出現了瓷制的博山爐,以後又出現了玉質香爐、翡翠香爐等等,有些甚至成了陳設或者把玩的觀賞品。
有考究的熏香爐,制作精美,大多為銅鑄,分三層,下層盛放焚香的模型器具,中層盛放香末,上層才能焚香;模型多是篆體的“壽”或“喜”字,鑄成連續不斷的回形岡狀圖案,厚約0.40公分;把香末放在模型上,做成美麗的圖案;在起點燃著,蓋上爐蓋讓它順序燃燒,非常典雅;這種香爐,很少用來供佛或祭祖,多用在書齊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