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對,拼音fǎn duì。
意思是:前兩個語句從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對照,表示相對相反的意思,在內容上相反相成,對立統壹,是對偶修辭方法中的壹種。
引證:魯迅《南腔北調集·“論語壹年”》:“老實說罷,他所提倡的東西,我是常常反對的。”
2、抗命,拼音kàng mìng。
意思是:拒不接受命令,違抗命令。
引證: 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壹回:“曾記小子生日,正是前清光緒初年間,當時清朝雖漸漸衰落,然全國二十余行省,還都是服從清室,不敢抗命;士讀於廬,農耕於野,工居於肆,商販於市,各安生業,***樂承平,仿佛是汪洋帝德,浩蕩皇恩。”
3、阻撓
意思是:暗中破壞,使某件事不順利或不成功。組詞:百般阻撓。
造句:雖然美國百般阻撓,但錢學森還是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回到了祖國。
4、否決
意思是:對事物作否認的議決
魏巍 《東方》第四部第壹章:“彼此互相否決對方的意見,亂紛紛地,不能得到壹致的結論。
5、阻擾?
阻擾是壹個漢語詞語,讀音zǔrǎo,意思是組織或暗中破壞使不能發展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