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運動會時,坐在觀眾席上,撐著透明的傘,看運動場上綠草蔥蘢,細雨靡靡,雲霧繚繞著天際,風涼颼颼的,帶著細細的雨絲吹到臉上,在這樣的天氣裏,被迫坐在固定的位子上不能移動時,我翻開了琦君的散文集。
琦君筆下的文字,流露出壹股獨特的意蘊,沈靜,嫻美,像昏黃的暖光下母親的絮絮叨叨,時光中深藏的春酒,年幼桂花的清甜,老寺旁石板縫裏鉆出來的綠芽,童年純真的友情,伴著書香筆墨流逝的時光。琦君筆下像是蔓延出壹股春水,從初雪剛消的寂靜裏誕生,靜靜的流過生命最初的柔軟,流過初生的嫩芽,漫過幽靜的青苔,托著童話裏的金龜子,慢慢的,溫柔的,流過杭州水光雲影,流過風荷依依,流過三秋桂子,流過十裏桃花,再沈沈的,帶著對光陰的嘆惋,對故鄉的懷念,對人世的愛和留念,匯入蒼茫的大海
很喜歡琦君溫柔的,靜靜的講述童年的回憶,淘氣不愛讀正經書,在花園廢棄的轎子裏看閑書,帶著小夥伴們玩耍,偷偷用筷子蘸著春酒喝,桂花糕的香甜,村裏的十二碟酒席。琦君筆下的文字,字裏行間難掩其深情,對母親的愛和懷念,對哥哥和弟弟離去的悲哀和無奈,對姨娘的憐憫和憐惜,對往事,對那些沈澱在時光中的老日子的情感,壹絲壹縷的被她織盡文字中,化成綿綿的韻味。
在操場的細雨中看琦君,又被她拽入回憶的絲網中。那些溫情的時光,深愛的人啊,都漸漸老去,漸漸逝去,漸漸物是人非。
很多作者,都有些這樣的文字,溫柔的,童趣的,回憶曾經的年少時光。魯迅的《朝花夕拾》,琦君的散文等等。這些文字有趣又動人。看他們的童年,充滿了鄉村恬靜的快樂,讀書,和小夥伴們吵吵鬧鬧,自然神秘又迷人,再長大些,讀詩詞,傷四季之景不同。在看現在的孩子,童年充斥著學習和電子產品,被社會膚淺的壹面迷的神魂顛倒,有些人有機會能更深入的思考,成長。有些人就迷失在五光十色的浮誇中,在物欲裏沈沈浮浮,甚至於壹沈到底。考試,成績,房子,車子,相親,錢,土豪,壹些都像瘋了壹樣的高速旋轉
再不記得那煙波浩渺的湖面,楊柳低垂。也再沒有冬日白雪皚皚,雪水煮清茶,看本好書的情致了。剩下的,只是做,小清新,非主流之類的吐槽跟風和反諷。
可是生活到底是什麽,到底能留下什麽,到底什麽是愛,也再沒人去想了。沒有落滿桂花的小路,沒有清甜的春酒,也沒有百草園和讀書的小轎子了。
但至少還是有人生活著,就還有很多的選擇,和很多還未被發現的美好的生活。也許到了晚年,回憶起逝去的歲月,也能笑著寫出些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充滿柔情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