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華航事件(1986年華航事件解析)

華航事件(1986年華航事件解析)

他被稱之為天空的雄鷹,被稱之為兩岸破冰第壹人。正是他的義舉,才使那些數萬老兵得以回歸大陸,才使兩岸互得以三通。而他卻只是壹位思鄉心切年逾半百的老人。接下來,就由我帶領大家壹起來了解“破冰英雄”王錫爵的事跡。

讓我們先把時間倒回到1986年5月3日。在我國西南航空領區,有壹架臺灣華航公司的壹架客機,突然從曼谷飛往香港的航線上,突然轉向,飛入我國航空識別區。這壹事件可以說是嚴重的挑釁行為,但幸好是虛驚壹場,機長王錫爵主動與廣州機場塔臺人員聯系,表明自己的來意:王錫爵請求降落在廣州機場,請求在大陸定居。這邊是八十年代震驚海峽兩岸的“華航事件”。“華航事件”更是促進了兩岸的三通,即通航、通信、通郵。我們先通過王錫爵的經歷來了解下這壹時期的歷史背景。

專門偵察大陸空軍的臺灣"黑貓中隊"部分成員

王錫爵,出生於四川遂寧,年少時,就有搏擊長空的遠大誌向。在長成時,更是努力學習相關知識和鍛煉身體,提高身體機能,最終,通過重重考試,終於加入民國空軍。在1949年,王錫爵被迫跟隨蔣介石撤退到臺灣,此後壹直在臺灣空軍服役。再次期間,王錫爵表現突出,曾先後三次被臺灣當局授予“國軍英雄”稱號,更是被臺灣空軍視為王牌中的王牌,還曾經受到蔣介石的親自接見。

1967年,王錫爵以中校的軍銜退役,退役後,在中華航空公司(後面簡稱華航)擔任機長職務。在華航工作期間,多次受到公司的褒獎,贏得上司同事對他的信任,主要負責華航在香港和新加坡之間的航線。到1986年,王錫爵已經成為壹名擁有二萬多個人小時的老機長了。

王錫爵,年少時便懷揣報效祖國、搏擊長空的淩雲壯誌,但在18歲,被迫跟隨蔣介石逃亡臺灣。這時,他離開大陸、離開親人的時間已經整整37年了,這37年,他飽受思鄉之痛。忍受著親人分離的無奈。終於,在他56歲這年,已經闊別大陸達37年之久的王錫爵毅然決然地做出了大膽的選擇。這個選擇不僅是他壹生的轉折點,更是直接影響到了那些和他壹樣被迫離開故土,被迫與親人分離的臺灣老兵。同時,也間接影響到了大陸與臺灣當局的關系。1986年5月3日,王錫爵在曼谷飛往香港的途中,緊急轉向,飛向廣州機場。當時,該架飛機的機組人員還有壹個副駕駛和壹個工程師,雖然董廣興和邱明誌壹再勸阻,但這並不能動搖王錫爵的回歸大陸懷抱的決心。王錫爵巧妙地運用邱明誌上廁所的有利契機,將董廣興扣住,邱明誌在上完廁所後,看到眼前的情況,非常恐懼和害怕,王錫爵向邱明誌說出自己的計劃和目標,但邱明誌死活不同意,還進行勸告,王錫爵對此無可奈何,為了回歸大陸,他只能以同歸於盡想必,才使邱明誌配合降落廣州機場。

在快到達中國防空識別區時,主動與廣州機場取得聯系,得到廣州機場的幫助。王錫爵平安無險地降落在廣州機場,當他走出飛機的那壹刻,剛剛得知這壹情況的相關負責人也緊急趕到機場,王錫爵看到他們,便激動地說:“我要和家人團聚,我要求到祖國大陸定居”。林若(中***廣東省委書記)和葉選平(廣東省省長)便在廣東珠島賓館為王錫爵接風洗塵,歡迎他回到祖國大陸的懷抱,在此期間,王錫爵便非常激動地說道:“我很想念大陸的山河和親人,見到妳們很高興。臺灣同胞都盼望兩岸能夠通商、通郵、通航。”這件事很快便上報到中央,中央領導人得知此事後,被妳迅速做出相關指示:要表明我們的立場,與中國臺灣當局妥善處理此事。

田紀雲副總理針對此事做出指示:臺灣回歸祖國是歷史的必然,但首先要實現三通(通航、通郵、同商),在此基礎上實現祖國統壹,施行壹國兩制。田紀雲副總理非常註重細節,在邱明誌和董廣興的去留問題上,田紀雲副總理說:“我們主張海峽兩岸實行‘三通’,有來有往,來去自由。我們將充分尊重他們本人的意願。我們說話是算數的,是言行壹致的。我們對這件事的處理是光明磊落的,是合情合理的。”

就在這架飛機著陸的當天,就以民航局的名義向華航發出了壹封電報。但臺北並未做出回復,在11日,便再次致電,內容如下:

臺北

中華航空公司

5月3日我局曾致電貴公司,邀請妳們盡早派人來北京商談波音747貨機的處理問題,但至今未見答復,海峽兩岸對此深表關切。

華航事件可以說是壹件突發事件。大陸多次聯系華航,多次告訴華航此事兩個民航公司的業務性協商,不涉及任何政治意圖,為了實現自己的壹己私利,甚至想要委托香港國泰航空公司或者通過國際紅十字會來與大陸交涉,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因此,中央政府言正辭嚴的回復:“不讓第三者插手”。大陸方面還表示,如果華航方面感覺在大陸不合適,可以由他們提出協商地點,可以在香港等。希望可以通過雙方協商解決此事。但臺灣當局卻使出渾身解數想要避免與大陸接觸。

此次談判,大陸代表從人道主義出發,從國家統壹的角度出發,受到了海內外同胞的壹致贊嘆,同時也讓臺灣當局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無論是臺灣職務人員,還是輿論媒體,紛紛提出兩岸之間應該實現“三通”。

楊斯德在此次商談結束後,接受采訪時,說:“在國際上爭取了支持,在臺灣爭取了群眾,在輿論上爭取了同情,今後與臺對話的可能性進壹步增加。”可見此次華航事件的影響之深遠。

就在壹年後的母親節,上萬臺灣老兵聚集在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他們身穿著印有:“想家”這兩個鮮紅大字的白色襯衣,以此向臺灣當局抗議,請求實現兩岸“三通”。

這數十萬的老兵們,當年由於蔣介石的脅迫,又或者處於種種原因,被迫離開故土,留居臺灣,時間飛逝,這些老兵有許多都已經雕零,健在的也都漸入花甲之年。他們自知時日無多,迫切的想要實現兩岸“三通”, 迫切的想要回歸故裏,魂歸故鄉。

臺灣各界人士對這些老兵的思鄉之情,對實現“兩岸三通”的願望給予高度支持,謝學賢(擔任臺灣地區的立法委員)針對此事向行政院提出咨詢,咨詢中提到:已年過五旬的老機長為了與親人見面,不得不架機飛往大陸,正是臺灣當局禁止“兩岸三通”而造成的嚴重後果。謝學賢還指出,應處於人道主義,允許在臺的老兵回大陸探親。

雁陣兒飛來飛去,白雲裏;

經過那萬裏可能看仔細。

雁兒呀,我想問妳,我的母親在哪裏

……

上萬老兵在聚會上齊唱這首《母親妳在何方》。

整個集會現場的所有人員無不為之動容,那些在臺老兵情至深處,留下了這包含了數十年思鄉之情的淚水。臺灣的高層,妳們在撤往臺灣時,都帶上了自己的父母、妻兒、老小。但妳是否想過那些跟隨妳們壹起來臺的普通士兵,他們的妻兒老小呢?他們的妻兒老小還在家中等待他們的回來,還在等待他們的家書。

他們在民族危亡之際,挺身而出,在抗日戰爭中拋頭顱,灑熱血,無數的先人誌士犧牲自我,保全了我們的祖國母親,在他們的耄耋之年,卻還在為回到故鄉而憂愁,還在被思想之情而羈絆。妳們摸著自己的心口,問問自己是否對得起這些老兵。

經過島內各界人士長達數月的抗爭,臺灣當局終於在1987年10月15日宣布允許前往大陸探親。也就在當天,中央國務院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i,就指出:“熱切的歡迎臺灣同胞回歸大陸探親旅遊,保證島內居民來去自由,並且還會僅最大的努力,為妳們提供方便,給予照顧。”至此兩岸才實現了“三通”。

王錫爵,也被兩岸人民親切的稱之為:“打破兩岸堅冰的第壹人”。

王錫爵回歸大陸之後,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報效祖國。

王錫爵由於自身技術專業知識過硬,被中國民航總局任命為中國民航華北局副局長,同時還兼任副總飛行師。此外,王錫爵還駕駛中國航空公司國際航班,在藍天之上翺翔。此外,王錫爵還擔任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在2009年,王錫爵還成為黃埔軍校第四屆理事會理事。現在,王錫爵已經退休在家,但他的目光始終聚焦在海峽兩岸,希望能夠親眼看見祖國統壹。這邊是王錫爵的英勇事跡,為您點贊。希望臺灣早日回歸祖國的懷抱。願海峽兩岸的同胞不再被壹道海峽所阻礙。各位看官想必和我也有同樣的感想吧,希望妳們多多點贊,我們會繼續努力的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