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被稱為“鬼節”的原因與節日的信仰背景、民間傳說和民俗活動有關。
中元節,又叫七月半、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鬼節,是中國壹大傳統節日。“中元”即漢族傳統節日“三元”之壹。“元”是始、開端的意思,農歷正月為壹年之始,故稱元月。古代術數家以第二甲子為“中元”,即農歷七月十五,這壹天是漢族人祭祀亡故親人、緬懷祖先的日子。
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鬼門開、孤魂野鬼等傳說。在中元節期間,人們普遍認為鬼魂會回到陽間,尋找生前的親人或向生者索取祭品。因此,人們會通過舉行祭祀活動來安撫遊魂,以免受到鬼神的侵擾。
中元節的風俗:
1、祭祖
民間傳說在七月十五這壹天,祖先的靈魂會返回家中,探望自己的子孫,所以人們就需要祭祖。祭祖的儀式有很多種,或者上墳燒紙,或者在家供奉祭品,或者放河燈。有的地方還有壹些特定的儀式,在這天晚上接祖先靈魂回家,每天早、中、晚三次供養祖先飯食,壹直到七月底送回為止。
2、中原普度
民間傳說人死後會變成鬼魂,遊蕩於天地之間。中原普度,就是為了祭拜那些沒有後代子孫祭祀的孤魂野鬼,讓它們也能感受到人間的溫暖,這也是我們傳統文化中“博愛”思想的壹種表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