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塞林格《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塞林格《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麥田裏的守望者》這本小說寫的很是真實,相信大家讀完壹定深受感觸,那麽是時候寫壹寫 讀後感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塞林格《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參閱。

? 塞林格《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1

?“我只想做壹個麥田裏的守望者,看著四處玩耍的孩子們,若是有誰跑近懸崖,我就抓他回來。”我當初完全不懂霍爾頓,因為理解不了壹個半大孩子那憤怒而敏感的內心。後來發現好多人在與成長殊死搏鬥時,都是壹個片面的他,我也壹樣。

?那時年輕的生活像壹場讓人躁動不安的舞會,燈光之下,肉體之間,或無所適從,或放浪不羈。大戰之後,從未有過的富足與空虛碰撞在壹起,夾縫中的青年洶湧著驕傲與無助。“我曾經毀了我的壹切,只為永遠地離開;我曾經墮入無邊黑暗,想掙紮卻無法自拔。”用這句歌詞去形容那時青年的迷茫,竟是分外的貼切。

?霍爾頓之所以被推崇成壹個類似於英雄的存在,是因為他能看透當時社會的虛偽性並能夠用語言和行動對其酣暢淋漓地諷刺和批判。雖然他最後不免失敗,整個潛逃計劃也像是壹場鬧劇,但這短短的三天浪蕩生活已讓他對虛偽的認知無比深刻。他的成功不在於順利逃脫束縛,而在於用自己熔爐般的形象去為眾多原型提供壹個精神家園。

?霍爾頓顯然不能是壹個榜樣,但他卻是我們自己。他代替我們去逃避,去批判,去大聲咒罵。他有時無畏,有時軟弱,有時也不顧壹切地想要毀滅。他熱愛,他憎惡,他偶爾也用自己的全力去適應社會。他做了我們想做卻做不出的事情時,我們為他歡呼;他心頭遇冷手足無措時,我們為他心酸。他被虛偽骯臟包圍,但他向往守護純潔真實。看似滿紙荒唐言,實則壹把辛酸淚。用不了太多深刻,就已是滿懷感慨。

?霍爾頓的妹妹也是個很重要的角色。她是霍心中至美至真至善的存在,也是那些麥田裏玩耍的孩子。因為她的純潔,更讓霍厭惡那社會的骯臟和虛偽並深深恐懼這種純潔的脆弱。也是因為她,讓霍有了希望,並最終回歸家庭和社會。這算是原作裏面唯壹壹個充滿正能量的人物了。

?《麥田裏的守望者》不重說教,而是通過壹個立體人物的所作所為來讓讀者產生代入感。與其說這是作者所采用的技巧,不如說這是作者費盡心思所表達出的真實和深刻。也正是因為這種真實和深刻,這本小說才影響了不止壹代人的青春。

?謝謝塞林格的麥田,謝謝麥田裏的守望者。

? 塞林格《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2

?凡高,壹個將畫視為生命,甚至超過生命的人,壹個真正用靈魂的色彩來繪畫的人。可當他放下畫筆時,卻拿起槍結束了自己被人世束縛的生命。

?他生命的熱情,像是飛蛾撲火般的沖動,像是美人魚起舞般陶醉。他的色彩,跳躍著瘋狂迷醉的舞蹈,奔放地隨意旋轉著,令人目眩;又似壹首激昂的舞曲,想要跳出世俗的束縛。

?他桔紅色的發須是張揚還是落寞,那糾結的眉頭總讓人感到壹種莫名的憂傷,他的《自畫像》讓人心疼。他總是充滿幻想,卻遊走於極端,他總在繪畫中與自己苦鬥。他執著地愛著《向日葵》,他用抒情的筆調充分展示著那黃金般的絢麗色彩,壹朵壹朵綻放的花如同火焰,正如他自己所說,“這是愛的最強光。”

?他的畫面,是永不熄滅的篝火,如同那激情似火的向日葵,按捺不住內心強烈的欲望,正奮力擺脫花瓶的束縛,奔向太陽。他的感情過於熾烈,總是因現實的黑暗而絕望,他的靈魂過於純潔,總是因世人的汙濁而嘆息,他對夢想過於執著,魔鬼稱他為上帝,上帝叫他為孩子,人們稱他為瘋子。

?他說:“我是以向日葵的姿態活著,而不是以束縛的姿態活著。”看凡高的畫,第壹眼看到的是耀眼的光華,第二眼看到的是太陽戀上雪花的矛盾,第三眼感受的則是雪花在太陽狂吻下的無奈與消亡。

?畫如人生。當妳被那金燦燦的麥田吸引時,妳可否註意到畫面角落裏的陰冷,是否註意到那令人不寒而栗的送葬隊伍?凡高的絕筆畫面,仿佛就是他自我生命的寫照,是他宿命的遺言。燦如黃金的麥田之上,壹群烏鴉飛過,也許,他覺得自己就像那個被束縛的稻草人,希望在陽光下沐浴卻又無法忍受烏鴉的啃食。他選擇了簡單的方式讓自己解脫,誰也不知道在中彈後的幾天他是怎樣度過的,是掙紮在生與死的邊緣,還是在等待死亡。

?凡高,壹個渴望自由的麥田守望者,壹個天堂裏的快樂狂人。

? 塞林格《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3

?每壹個人都有壹段無法忘卻的歲月,太多的敏感、偏執、荒唐、頹廢、甜蜜與歡樂,使日子變得寂寞又溫暖。站在壹望無際的碧綠色麥田中,我想起了壹個曾經的壞孩子——霍爾頓。

?我有段時間總是那麽暴躁,會因父母壹句話而暴跳如雷,會因朋友的壹個動作而傷心欲絕。後來我漸漸明白,那段時光,叫做青春。霍爾頓就是在那個時候突然闖進我的世界。他剪壹個幹凈的水兵發型,卻滿頭褐色亂發,邪邪的樣子,有些迷人。

?霍爾頓讀書的地方叫潘西,壹個私立的貴族學校。在這之前他還上過艾爾敦·希爾斯學校。那兒有壹個非常勢力的校長名叫哈斯先生。到了星期天,哈斯先生見到開了汽車來接孩子的家長就跑來跑去和他們握手,要是學生的父母穿的粗俗又樸素,那老哈斯就只和他們握壹下手,然後假惺惺壹笑,接著就和別的父母去講話。青春的日子裏,快樂和痛苦很容易被放大,刺激著我們敏感的神經,我們總是會因為這點或那點而不滿或憤怒。霍爾頓受不了這樣的環境,於是選擇了逃離,戴著自己的獵人帽拎著行李想要去往西部。

?在臨走前,他想要再見見自己的妹妹菲苾。於是托人送去壹張便條,約在博物館旁邊。過了好壹會兒,菲苾終於來了,她拖著霍爾頓在胡敦讀書時用的舊箱子裝滿了行李決心與哥哥壹同離開。霍爾頓沒辦法,只好放棄了去西部。青春就是這樣,充滿了叛逆霸道卻壹心想要離開,最後在種種的牽絆下放棄了目的。

?本文沒有向讀者娓娓道來,甚至沒有提到過後悔,即使曾經的歲月那麽不堪回首。但是青春總要失去壹些東西,才會得到收獲。我們的父母也許在年輕時比我們更加叛逆和張揚,也許他們打過麻將賭過錢,但他們現在會嚴格的監管孩子,鄭重其事的告訴孩子賭博的危害。曾經的放蕩不羈換來了現在的清醒。戰後的美國現如今已成了世界大國。那群曾經被稱為垮掉的壹代已成了國家的棟梁。

?文中有壹段讓人印象深刻的話:“壹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壹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誒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我們可能很難相信這句話出自壹個老師之口,但的的確確是這樣,那時候學校裏的老師大部分都是勢力的偽君子,他們認為為了茍延殘喘地活著不惜壹切的人是成熟的,為了某種精神或理想的人是可笑的。就連孩子們讀書,也是為了日後能買輛凱迪拉克之類的東西。霍爾頓曾經同妹妹說,他想要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守護壹群小孩子。相信也有很多人擁有過類似的理想,只是那個理想太過遙遠,來不及努力就已經長大。長大意味著放棄,放棄掉有過的美好理想,成為所謂的“成熟男人”,為了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這是種痛苦的生活方式,但絕大多數人會為了生活背叛心靈。

?最後霍爾頓生了場大病進了醫院,至於後來的事,無人知曉。於是留在書中的霍爾頓再也沒有長大,我想他依然是那個天真的,單純的“壞”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