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夢天》原文|賞析

《夢天》原文|賞析

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

遙望齊州九點煙,壹泓海水杯中瀉。

在漫長的中國詩歌史上,恐怕再也沒有比李賀更具奇特創作個性的詩人了。“其文思體勢,如崇巖峭壁,萬仞崛起。” (舊唐書·李賀傳》) 筆涉人間鬼界,神遊碧落黃泉,以艷麗幽冷、雄奇詭譎的語言,化平庸為奇異,幻奇境為常景,短短的壹生中創造了許多富於浪漫色彩的藝術形象。《夢天》 便是詩人夢遊月宮,俯視人間的奇思妙想。

詩人開篇入月:“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兔”和“蟾”都是指月亮,古代傳說“月中有兔與蟾蜍”(《五經通義》)。《太平禦覽》 卷九○九引 《典略》:“兔者,明月之精。”又卷九四九引張衡《靈憲》:“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遂托身於月,是蟾蜍。”“泣天色”,是說月色幽冷,有如兔和蟾在哭泣似的。這壹句,概括了月宮的淒苦,兔是“老兔”;蟾是“寒蟾”,它們對天悵望,悲楚寂寞,那月色雲霧,仿佛就是它們的淚水。“雲樓”,指層層舒卷的雲片。“壁斜白”,月光斜照。月移光移,雲層變化,就象壹座座高聳的樓閣;月光從雲縫中穿過,照在雲團上,就象斜射在屋壁上壹樣。這是人間經驗的改造。

月是圓的,皎潔如玉,故稱“玉輪”。它被深夜的水氣所環繞,運行起來猶如在水氣上面輾過,以致將它發出的清光都打濕了。在這裏,充滿著桂花香氣的月宮小路上,遇上了帶有著鸞鳳玉佩的仙女。“鸞佩”,指雕著鸞鳳的玉佩,以此代指系著鸞佩的仙女。“桂香陌”,飄著桂花香氣的小路。《太平禦覽》卷九五七引《淮南子》說:“月中有桂樹”。同書卷四引《虞喜安天論》說:“俗傳月中仙人桂樹,今視其初生,見仙人之足,漸已成形,桂樹後生焉。”到了唐代,又有吳剛伐桂之說。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壹載:“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壹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所以初唐詩人宋之問有“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靈隱寺》)之句。李賀也在 《李憑箜篌引》 中說:“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看來,月宮中也是頗不平等,壹邊是“老兔寒蟾”暗自垂淚;壹邊是飄著桂花香氣的小路上走著悠閑的仙女。仙女所在,必是盡善盡美的仙境,詩人的另壹首 《天上謠》 對此有過生動的描述,可同此詩對讀:

天河夜轉漂回星,銀浦流雲學水聲。

玉宮桂樹花未落,仙妾妥香垂佩瓔。

秦妃卷簾北窗曉,窗前植桐青鳳小。

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

粉霞紅綬藕絲裙,青洲步拾蘭苕春。

東指羲和能走馬,海塵新生石山下。

這裏桂樹花枝招展,香氣襲人,仙女們采摘桂花,裝進香囊。晨光熹微中,秦妃弄玉卷起窗簾,窗前的梧桐樹上立著壹只小巧的青鳳。仙人王子晉吹著細長的笙管,驅使神龍翻耕煙雲,播種瑤草……仙界的生活環境是多麽優美。

詩人的感情是很復雜的。他壹生短暫,但卻孤憤抑郁。時代如江河日下,生活倍覺蒼涼,加之以父諱不得舉進士,為時輩所排擠,終成坎壈。詩歌創作上則多帶有幽冷與淒惋的色彩,喜歡描寫幻想中的神仙世界,表現他的苦悶和追求。《夢天》 中對仙界的描寫就表現了不滿社會現實而又無可奈何,轉而厭棄現實,逃避現實的心情。而泣啼的“老兔寒蟾”,無形中又為理想的世界蒙上了壹層陰影,這就是詩人復雜而矛盾的意緒的流露。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詩人俯瞰天下,壹覽人世間無窮的變化。王琦註:“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俱在海中,今視其下,有時變為黃塵,有時變為清水。千年之間時復更換,而自天上觀之,則猶走馬之速也。”(《李長吉歌詩匯解》 卷壹)葛洪 《神仙傳》 卷二記載:“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淺,淺於往者會時略半耳,豈將復為陵陸乎?’”這兩句化用此二典,說明人間變化很快。宇宙間的壹切都是詩人的領地,“觀古今之須臾,撫四海於壹瞬”(陸機《文賦》),空間和時間都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沈默、永恒而神秘。但在想象奇麗的詩人筆下,時間和空間都又變得被動而渺小。“遙望齊州九點煙,壹泓海水杯中瀉”,“齊州”,中州,指中國。“九點煙”,古代中國分為九州。九州說法不壹,最早的《尚書·禹貢》載九州為: 冀、豫、雍、揚、兗、徐、梁、青、荊。“壹泓”,即壹汪。詩人從天上看來,蒼茫大地上的九州就象九點煙塵,而九州之外的四海,也不過是瀉在杯中的壹泓海水而已。這兩句詩,想象瑰奇,氣魄超凡,深為後人激賞。金代元好問在其《範寬秦川圖》詩中說:“西山盤盤天與連,九點盡得齊川煙。”明末朝鮮女詩人許景樊,在其《湘弦曲》 中寫道:“蕉花泣露湘江曲,九點秋煙天外綠。”近代詩人黃遵憲在 《哀旅順》 中也說:“海水壹泓煙九點,壯哉此地實天險。”都是化用李賀詩意。後來,李賀這句詩還被化為成語“齊煙九點”而收進辭書中。

《夢天》 所反映的宇宙變化意識,是有著樸素的辯證法的積極因素的。在詩人的意識中,時間是短促的,空間是渺小的。對此人事滄桑,他充滿了深沈的感慨。這種感慨通過“夢天”的形式表現,會更自由。按照現代科學的解釋,所謂夢,只不過是在睡眠之中部分腦機能活動的精神現象。弗洛伊德在 《夢的解釋》 壹書中對此有過精確的分析:

夢,並不是空穴來風、不是毫無意義的、不是荒謬的、也不是壹部分意識昏睡,而只有少部分乍睡少醒的產物。它完全是有意義的精神現象。實際上是壹種願望的達成。它可以算是壹種清醒狀態精神活動的延續。它是由高度錯綜復雜的智慧活動所產生的。

這種 “願望的達成”實際上就是人們常說的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現實的壓抑,使他向往天上的安逸,人生的短暫,使他想到了時間的飛速。這或許是浪漫主義的構想,或許真有過這樣的夢境。但都是立足於現實,表現了冷眼看待世界的態度。他在 《浩歌》 中也說道:

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鹹幾回死?

驚世駭俗的英氣之中寄寓著人生幾何的感慨。整個宇宙都在變化,沒有什麽東西可以不變的。生滅變化,是人間固有的規律,神仙也是違背不了的。錢鐘書先生在 《談藝錄》 中說:

《夢天》則曰:“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皆深有感於日月逾邁,滄桑改換,而人事之代謝不與焉。他人或以吊古興懷,遂爾及時行樂,長吉獨純從天運著眼,亦其出世法、遠人情之壹端也。所謂“世短意常多”,“人生無百歲,常懷千歲憂”者非耶。

評論中肯,可謂李賀的千年知己。

李賀的詩歌極富想象性和虛幻性,善於運用怪誕、華美的語言創造出異想天開,常人難以想到的形象。“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李憑箜篌引》)“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秋來》)“羲和敲曰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秦王飲酒》)“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松花。”(《南山田中行》)表現了極大的想象性和創造性。《夢天》 中的形象也是如此。泣天的老兔寒蟾,舒卷的半開雲樓,軋露的潮濕玉輪,飄著桂香的月宮小路,構思奇妙,想象新穎。別林斯基在 《論柯爾卓夫的生活和作品》 中說:

天才的最基本的特征之壹是獨創性或獨立性,其次是它所具有的思想與理想的普遍性和深度,最後是這思想與理想對當代歷史的影響。天才永遠以其創作開拓新的、未之前聞或無人逆料到的現實世界。

李賀具備了某些天才的基本特征:“獨創性或獨立性。”“遙望齊州九點煙,壹泓海水杯中瀉。”這種開拓人們心胸的藝術形象,在我國古典詩歌中是不多見的,充滿著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給人以壹種雄齊、超妙的美感。李白的詩歌豪放、飄逸,他的 《廬山謠》 寫道: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裏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同是壯闊之境,但相比之下,李賀的描寫則更為新奇。而與白居易的“江水細如繩,湓城小於掌”(《登香爐峰頂》)相比,又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另外,這首詩意象之間跳躍性很大。它沒有壹個固定的觀察點和被觀察點,時間和空間多層次、大跨度迷離顛倒地叠次變化,按著意識活動的特點形成了時間和空間上的多層次結構。忽而天色,忽而雲層;有時地上,有時月中;壹會仰望,壹會俯瞰,撲朔迷離,極盡變化,但總不離開經驗的改造和重新組合,離不開意緒的流動過程。這種跌宕跳躍的構思,袒露了詩人那苦悶的求索和不平靜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