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訴衷情陸遊

訴衷情陸遊

訴衷情

陸遊

名句: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導讀

陸遊曾在四十八歲時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從夔州前往當時西北前線重鎮南鄭軍中任職,度過了八個多月的戎馬生活。那是詩人壹生中最值得懷念的壹段歲月。他晚年被彈劾罷官後,退隱山陰故居,還常常在風雪之夜孤燈之下,回首往事,夢遊梁州,寫下了壹系列愛國詩詞。這是其中的壹篇。

“訴衷情”原為唐教坊曲,又名“桃花水”、“畫樓空”等。五代詞人演為《訴衷情令》,用以寫相思之情。

原詩

當年萬裏覓封侯①,匹馬戍梁州②。關河夢斷何處③?塵暗舊貂裘④。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⑤,身老滄州⑥!

註釋

①萬裏覓封侯:東漢班超說過,大丈夫當“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後來他出使西域,使蔥嶺以東五十余國歸附漢朝,因功封為定遠侯。這裏借指立功報國。②梁州:漢中。漢中有梁山,故名梁州。匹馬戍梁州:指乾道八年(1172)陸遊四十八歲時在漢中任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僚。③關河:泛指邊地險要的戰守之處。關:關塞。河:河防。④“塵暗”句:傳說蘇秦十次遊說秦王無果,回家時“黑貂之裘弊”(《戰國策·秦策》)。這裏則是以貂裘積滿灰塵,陳舊變色,暗示自己被長期閑置而功業未成。⑤天山:在新疆境內,漢唐時為西北邊陲。心在天山,即猶有萬裏從軍之誌。⑥滄州:即滄洲,濱水的地方,古時常用來稱隱士的居處。陸遊晚年退居山陰湖邊的三山村。

譯詩

當年馳騁萬裏為了立功封侯,

曾經單槍匹馬去戍守過梁州。

那關山江河如今還留在夢裏,

灰塵卻將貂裘戰袍變暗變舊。

敵人還未消滅兩鬢已染秋霜,

只有激憤的淚水在臉上空流。

誰能料到今生竟會難如人願,

空負著淩雲之誌而老死滄洲!

賞析

這首詞寫得蒼涼悲壯,通過今昔對比,抒發壯誌未酬、歲月虛度、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憤不平之情。

開篇兩句,詩人懷著自豪的心情回憶當年的從軍生活。起處用“當年”二字領起,化實為虛,點出所敘系指往事。“覓封侯”,謂尋找殺敵立功以取封侯的機會。“匹馬”既是紀實,也刻畫出作者從軍時的勃勃英姿。“戍梁州”,具體指出駐守的地方。詩人回憶這段生活,是為了與後文對照,揭示英雄末路的悲哀。“關河”兩句壹轉,回筆描寫現實。殺敵報國的理想破滅了,如今只有在夢中才能重返前線。可是夢醒之後,壹切都消失了,那雄偉險峻的關山江河又在什麽地方呢?只有當年從軍時穿過的那件“舊貂裘”,積滿灰塵,還掛在墻上。詩人睹物傷情,因見貂裘而引起對往事的回憶和感慨。下片開頭三句,緊承上片寫夢醒後的悲涼心情。“胡未滅”,謂入侵中原的金人尚未被消滅,半壁河山還在敵寇的鐵蹄蹂躪之下;“鬢先秋”,慨嘆自己發如秋霜,年邁體衰,不能重返前線;“淚空流”,是說壯誌成空,憂國憂民的眼淚等於白流。這裏連用“未”、“先”、“空”三個虛詞,表達作者對現實的幻滅感,壹唱壹嘆,感人至深。最後三句,通過自身的遭遇反映現實和理想的矛盾,抒發對南宋統治集團誤國誤民政策的無比憤慨。誰會料到,像我這樣壹生誌在恢復中原、時刻準備奔赴疆場、為國獻身的人,卻落得“身老滄洲”的下場!

全篇上片敘事,下片抒情,敘事抒情結合自然,語言明白曉暢,用典不著痕跡,感情自胸臆流出,不加雕飾,如嘆如訴,沈郁蒼涼,生動地反映了壹位愛國誌士的坎坷經歷和不幸遭遇,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是陸遊的愛國名篇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