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5篇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5篇

#親子教育# 導語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5篇,以下文章由 整理發布。

 

 

  把機會給每壹位孩子(壹)

 每壹天早操和戶外活動前的排隊真讓人頭疼。我發出“站隊”的口令後,孩子們就會瘋狂的向站隊的地方沖去。有的孩子連小椅子都顧不上放好,就迅速跑過去,妳推我,我擠妳.經常會聽到:“老師,他插隊”、“我站在這兒”。站在前面的幾個孩子,有的抱著我的腿,有的抓住我的手,有的拉著我的衣服,我只能用更大的聲音蓋過他們,或者壹壹把他們的手拿開,批評他們壹頓,可效果不大。我琢磨老這麽亂可不是事兒,於是著手調查其中的原因。

 我把幾個總愛擠的孩子叫到身邊問:“妳們為什麽排隊時總愛擠?”“我想當排頭!”“妳們為什麽想當排頭呢?”“當排頭多好,當排頭在前走,離老師最近,能幫老師幹活,還能得到表揚……”。我又把經常當排頭的幼兒叫到身邊問:“妳們鐘愛當排頭嗎?”有的孩子說:“鐘愛。”有的孩子說:“有時鐘愛,有時不鐘愛。”在每次的活動中,每位幼兒都爭著去做,但教師只是選取幾個平時潛質比較強的幼兒擔任。時刻長了,潛質強的幼兒只能被動的理解,潛質弱的只有羨慕的眼光。

 怎樣才能使每壹位幼兒得到鍛煉,又能讓他們互相謙讓著排好隊呢?我決定和孩子們壹齊討論壹下,聽壹聽他們的意見。於是,我說:“那咱們壹齊來想個辦法吧!”孩子們妳壹言我壹語各抒己見。我又來問孩子:“大家都想當排頭,可排頭只能有壹個,咱們怎樣辦才能讓大家都能當上排頭呢?”陳天賜說:“能夠看誰的表現好,就讓誰當排頭。”其他孩子立刻反對:“不行,這樣還是有很多人當不上的。”馬亦心說:“能夠輪換著當,這天妳當,明天我當。”孩子們爭論不休。最後咱們確定“輪流當排頭”。每壹天選兩名小兄弟姐妹當排頭。當排頭時要聚精會神。

 新的輪流當排頭建立後,孩子們都很高興,他們再也不去擠著當排頭了。我也歸納反思了自我的不足。咱們總是請潛質強的孩子幫老師做事,只註重孩子的義務而忽視了孩子的權利,只註重孩子的服從而忽視—了孩子的自主。日久天長,咱們就剝奪了潛質強的孩子選取的權利,也剝奪了潛質弱的孩子自我鍛煉、自我發展的權利。孩子們都只是在人生最出的起跑線上,作為教師有必要把鍛煉的機會分給每個孩子。不是嗎?

 

 

  孩子需要分享!(二)

 “啊,我的,是我的車!!”正在“停車場”玩的汪君昊叫了起來,我循聲走了過去,看見兩個孩子正在爭奪壹輛玩具車。“怎樣拉”“老師,馬孫伊搶我的小汽車”“我也要玩這個車的,我也要!”

 這就是經常發生在咱們班的壹幕幕搶玩具事件,也是咱們最頭疼的事,咱們班的小兄弟姐妹平均年齡只有三歲半,而且都是嬌生慣養獨生子女,父母、爺爺奶奶的寵愛讓他們構成了倔強、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但是到了幼兒園裏,和那麽多小兄弟姐妹在壹齊,玩具數量是有限的。任何教玩具都需要幼兒輪流分享。如何讓他們學習並領悟分享,從而減少這種爭吵的發生呢。

 經過和孩子們三個多月的相處,我發現咱們班的孩子對故事、兒歌理解的很快,每次當我宣布要開始講故事的時候他們就會很安靜的用小眼睛看著我,於是我就想到能夠利用兒歌、講故事的形式引導他們,讓他們從中領悟分享,體會分享的愉悅。有壹次我講故事《大家壹齊玩》,讓他們學習並領悟講:“大家壹齊玩,妳玩壹會,我玩壹會。”教育他們要和小兄弟姐妹壹齊玩,不能爭搶玩具。

 對於孩子們,最有效的方法就應就是遊戲了吧。因此我就利用區角活動的時刻讓幾個孩子在建構區壹齊搭積木,在娃娃家玩的時候,我讓孩子分主角扮演,分好工作,比如:讓馬亦心和陳茜小兄弟姐妹專門負責廚房那塊,做好吃的點心,讓黃夢妍小兄弟姐妹哄寶寶睡覺,小醫院就有唐佳怡小兄弟姐妹做醫生,給生病的寶寶看病,讓他們壹齊搭建玩具,分工合作,培養幼兒合作潛質和體會分享的愉悅。在去淘氣堡或是滑滑梯的時候咱們也總是不忘提醒壹句“註意安全,不能和小兄弟姐妹搶著玩,要壹個輪著壹個!”

 在小兄弟姐妹離園時,和家長交流幼兒園裏的活動狀況,讓家長了解幼兒園裏需要大家壹齊分享才能愉悅融洽的生活、遊戲。

 經過壹段時刻我突然發現孩子們為搶奪玩具而爭吵的現象明顯比以前少了,雖然還是會有個別小兄弟姐妹,但是我明白他們,正因我知道他們還小,咱們只有用博大的無私愛心去理解他們,包容他們讓他們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明白分享的愉悅。

 

 

  讓幼兒真正成為遊戲的主人(三)

 “小貓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壹次小班音樂遊戲的教學過程中,遊戲情節發展到高潮的時候,幼兒的情緒也發展到了高潮,在我缺乏指導遊戲方法的狀況下,逼迫性的讓幼兒安靜了下來,在遊戲即將結束時幼兒卻不遵守遊戲規則,在我的指導下也沒有起色,我沒有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來指導遊戲,使幼兒對自我失去信心和對遊戲的興趣。幼兒是遊戲的主人,遊戲是讓幼兒獲得愉悅的壹種活動。幼兒在遊戲時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又不能成為成人願望的執行者,那麽咱們就應怎樣去指導幼兒才能充分發揮遊戲的作用,去展示遊戲自我的舞臺呢?

 1、咱們***同認為對於不壹樣年齡特征的幼兒要用不壹樣的方法來指導遊戲。如:小班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個性鐘愛模仿周圍的人和事,因此幼兒在遊戲時咱們要時刻註意觀察幼兒,當孩子對新的玩具不感興趣、不會玩、不鐘愛玩遊戲時,咱們就用孩子不感興趣的玩具玩遊戲,這樣就會引起孩子模仿的興趣,對幼兒起了暗示性指導的作用。

 2、中、大班幼兒,咱們能夠作為壹個參與者、發問者、傾聽者解決問題的幫忙者的身份去指導幼兒遊戲。如果幼兒在遊戲中需要教師參與,咱們扮演壹個主角參與幼兒遊戲中,透過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遊戲的作用。在遊戲的過程中為幼兒帶給壹段時刻讓幼兒把遊戲中的過程體驗、有創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講出來,透過幼兒之間的討論,引導幼兒以他們自我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分享經驗。我認為不壹樣遊戲主題的指導方法是不壹樣的,咱們要根據每壹種遊戲特點及幼兒需要指導遊戲。

 3、遊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咱們就應讓幼兒自我確定想玩什麽、怎樣樣玩、和誰壹齊玩、在什麽地方玩等等,幼兒是遊戲的主人。平時指導幼兒遊戲時,就需要咱們用心去了解幼兒的想法,不好把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好輕易地打斷幼兒的遊戲,在遊戲中幼兒有權決定壹切,如:遊戲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兒需要興趣為出發點;要讓幼兒自我的方式解決遊戲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讓幼兒願意自覺遵守遊戲中的規則。因此,要讓幼兒真正成為遊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遊戲,自主決定遊戲的方法。這是咱們教師指導幼兒遊戲的關鍵所在。

 

 

  “小淘氣”的轉變(四)

 欣欣是咱們班有名的“小淘氣”活動課上不光自我有好多小動作,還總是去打擾別的小兄弟姐妹,孩子們常告他的狀,我多次對他進行嚴厲地批評教育,但都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這個孩子令我頭疼,但壹向沒找到好的辦法令他改變。

 有壹天,我看見電風扇上很臟,我就在桌子上放上椅子,才能夠得著,我爬上去站在那裏心裏怦怦直跳,生怕摔下來,心裏這樣想就更緊張了雙腿也顫抖起來,突然我感到椅子不再晃了,低頭壹看是欣欣兩只小手使勁的扶著椅子,那股認真勁真讓人感動,我想想平時對他那麽兇,可孩子呢、、、、、、我眼睛濕潤了。

 我下來,向他豎起了大拇指說:“欣欣,妳真懂事,老師多謝妳了”,並在他臉上親了壹下。

 也許以前從沒這樣誇過他,他臉騰地壹下紅了,轉身走了。

 從那以後,奇跡出現了,上課欣欣聽話了,偶爾也犯小錯誤,但壹觸到我贊許的目光,他立即坐好,活動時,他也個性鐘愛和我在壹齊,邀請我做遊戲,從他那帶著稚氣的臉上我看得出他的內心充滿了激動和自信。

 老師不經意的表揚,對孩子來說太珍重了,也許會改變孩子的生命、、、、、、真是奇跡!

 

 

  顧此失彼(五)

 為了讓幼兒進壹步感知秋天,我帶領幼兒在院子裏揀落葉。正因園裏種的都是常綠樹,因此落葉不多。到了壹棵大樹下,我擡頭看了看,自言自語道:“樹上有壹些發黃的樹葉,何不把它們搖下來?”只見我雙手拉住樹幹使勁搖了搖,“嘩嘩嘩”掉下了很多樹葉,孩子們歡呼雀躍。隨後,我與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揀著落葉。快揀完時,幾個男孩子立即跑去搖樹,邊搖邊喊:“哈哈,樹葉掉下來了,快來揀呀!”聽到喊叫聲,有的孩子趕緊跑過去揀落葉,更多的孩子則加入了搖樹行列。有的壹齊拉住壹棵樹使勁搖;有的專挑小樹搖。見此情景,我趕緊制止:“大家趕快停下來,不能搖樹!”此時,孩子們根本聽不進老師的話,他們奔跑於大樹小樹之間,搖完這棵搖那棵,十分興奮。手足無措的我只能用鈴鼓把大家召集起來,並與孩子們圍坐在草地上,誠懇地向他們說明剛才自我搖樹的原因並作檢討,還與孩子們交流搖樹的危害性,這場搖樹風波才得以平息。

 我出於教學需要搖了樹,這壹行為傳遞給幼兒的信息是“樹是能夠搖的”,造成幼兒見樹就搖的後果。還好我勇於承認錯誤,平息了搖樹風波。這個案例給咱們的啟示是:教師的壹舉壹動時時刻刻影響著年幼天真喜好模仿的孩子們,因此教師要註意自我的言行,以免帶來負面影響。孩子需要分享!

 “啊,我的,是我的車!!”正在“停車場”玩的汪君昊叫了起來,我循聲走了過去,看見兩個孩子正在爭奪壹輛玩具車。“怎樣拉”“老師,馬孫伊搶我的小汽車”“我也要玩這個車的,我也要!”

 這就是經常發生在咱們班的壹幕幕搶玩具事件,也是咱們最頭疼的事,咱們班的小兄弟姐妹平均年齡只有三歲半,而且都是嬌生慣養獨生子女,父母、爺爺奶奶的寵愛讓他們構成了倔強、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但是到了幼兒園裏,和那麽多小兄弟姐妹在壹齊,玩具數量是有限的。任何教玩具都需要幼兒輪流分享。如何讓他們學習並領悟分享,從而減少這種爭吵的發生呢。

 經過和孩子們三個多月的相處,我發現咱們班的孩子對故事、兒歌理解的很快,每次當我宣布要開始講故事的時候他們就會很安靜的用小眼睛看著我,於是我就想到能夠利用兒歌、講故事的形式引導他們,讓他們從中領悟分享,體會分享的愉悅。有壹次我講故事《大家壹齊玩》,讓他們學習並領悟講:“大家壹齊玩,妳玩壹會,我玩壹會。”教育他們要和小兄弟姐妹壹齊玩,不能爭搶玩具。

 對於孩子們,最有效的方法就應就是遊戲了吧。因此我就利用區角活動的時刻讓幾個孩子在建構區壹齊搭積木,在娃娃家玩的時候,我讓孩子分主角扮演,分好工作,比如:讓馬亦心和陳茜小兄弟姐妹專門負責廚房那塊,做好吃的點心,讓黃夢妍小兄弟姐妹哄寶寶睡覺,小醫院就有唐佳怡小兄弟姐妹做醫生,給生病的寶寶看病,讓他們壹齊搭建玩具,分工合作,培養幼兒合作潛質和體會分享的愉悅。在去淘氣堡或是滑滑梯的時候咱們也總是不忘提醒壹句“註意安全,不能和小兄弟姐妹搶著玩,要壹個輪著壹個!”

 在小兄弟姐妹離園時,和家長交流幼兒園裏的活動狀況,讓家長了解幼兒園裏需要大家壹齊分享才能愉悅融洽的生活、遊戲。

 經過壹段時刻我突然發現孩子們為搶奪玩具而爭吵的現象明顯比以前少了,雖然還是會有個別小兄弟姐妹,但是我明白他們,正因我知道他們還小,咱們只有用博大的無私愛心去理解他們,包容他們讓他們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明白分享的愉悅。

 隨筆3

 讓幼兒真正成為遊戲的主人

 “小貓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壹次小班音樂遊戲的教學過程中,遊戲情節發展到高潮的時候,幼兒的情緒也發展到了高潮,在我缺乏指導遊戲方法的狀況下,逼迫性的讓幼兒安靜了下來,在遊戲即將結束時幼兒卻不遵守遊戲規則,在我的指導下也沒有起色,我沒有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來指導遊戲,使幼兒對自我失去信心和對遊戲的興趣。幼兒是遊戲的主人,遊戲是讓幼兒獲得愉悅的壹種活動。幼兒在遊戲時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又不能成為成人願望的執行者,那麽咱們就應怎樣去指導幼兒才能充分發揮遊戲的作用,去展示遊戲自我的舞臺呢?

 1、咱們***同認為對於不壹樣年齡特征的幼兒要用不壹樣的方法來指導遊戲。如:小班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個性鐘愛模仿周圍的人和事,因此幼兒在遊戲時咱們要時刻註意觀察幼兒,當孩子對新的玩具不感興趣、不會玩、不鐘愛玩遊戲時,咱們就用孩子不感興趣的玩具玩遊戲,這樣就會引起孩子模仿的興趣,對幼兒起了暗示性指導的作用。

 2、中、大班幼兒,咱們能夠作為壹個參與者、發問者、傾聽者解決問題的幫忙者的身份去指導幼兒遊戲。如果幼兒在遊戲中需要教師參與,咱們扮演壹個主角參與幼兒遊戲中,透過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遊戲的作用。在遊戲的過程中為幼兒帶給壹段時刻讓幼兒把遊戲中的過程體驗、有創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講出來,透過幼兒之間的討論,引導幼兒以他們自我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分享經驗。我認為不壹樣遊戲主題的指導方法是不壹樣的,咱們要根據每壹種遊戲特點及幼兒需要指導遊戲。

 3、遊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咱們就應讓幼兒自我確定想玩什麽、怎樣樣玩、和誰壹齊玩、在什麽地方玩等等,幼兒是遊戲的主人。平時指導幼兒遊戲時,就需要咱們用心去了解幼兒的想法,不好把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好輕易地打斷幼兒的遊戲,在遊戲中幼兒有權決定壹切,如:遊戲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兒需要興趣為出發點;要讓幼兒自我的方式解決遊戲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讓幼兒願意自覺遵守遊戲中的規則。因此,要讓幼兒真正成為遊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遊戲,自主決定遊戲的方法。這是咱們教師指導幼兒遊戲的關鍵所在。

 隨筆4

 “小淘氣”的轉變

 欣欣是咱們班有名的“小淘氣”活動課上不光自我有好多小動作,還總是去打擾別的小兄弟姐妹,孩子們常告他的狀,我多次對他進行嚴厲地批評教育,但都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這個孩子令我頭疼,但壹向沒找到好的辦法令他改變。

 有壹天,我看見電風扇上很臟,我就在桌子上放上椅子,才能夠得著,我爬上去站在那裏心裏怦怦直跳,生怕摔下來,心裏這樣想就更緊張了雙腿也顫抖起來,突然我感到椅子不再晃了,低頭壹看是欣欣兩只小手使勁的扶著椅子,那股認真勁真讓人感動,我想想平時對他那麽兇,可孩子呢、、、、、、我眼睛濕潤了。

 我下來,向他豎起了大拇指說:“欣欣,妳真懂事,老師多謝妳了”,並在他臉上親了壹下。

 也許以前從沒這樣誇過他,他臉騰地壹下紅了,轉身走了。

 從那以後,奇跡出現了,上課欣欣聽話了,偶爾也犯小錯誤,但壹觸到我贊許的目光,他立即坐好,活動時,他也個性鐘愛和我在壹齊,邀請我做遊戲,從他那帶著稚氣的臉上我看得出他的內心充滿了激動和自信。

 老師不經意的表揚,對孩子來說太珍重了,也許會改變孩子的生命、、、、、、真是奇跡!

 隨筆5

 顧此失彼

 為了讓幼兒進壹步感知秋天,我帶領幼兒在院子裏揀落葉。正因園裏種的都是常綠樹,因此落葉不多。到了壹棵大樹下,我擡頭看了看,自言自語道:“樹上有壹些發黃的樹葉,何不把它們搖下來?”只見我雙手拉住樹幹使勁搖了搖,“嘩嘩嘩”掉下了很多樹葉,孩子們歡呼雀躍。隨後,我與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揀著落葉。快揀完時,幾個男孩子立即跑去搖樹,邊搖邊喊:“哈哈,樹葉掉下來了,快來揀呀!”聽到喊叫聲,有的孩子趕緊跑過去揀落葉,更多的孩子則加入了搖樹行列。有的壹齊拉住壹棵樹使勁搖;有的專挑小樹搖。見此情景,我趕緊制止:“大家趕快停下來,不能搖樹!”此時,孩子們根本聽不進老師的話,他們奔跑於大樹小樹之間,搖完這棵搖那棵,十分興奮。手足無措的我只能用鈴鼓把大家召集起來,並與孩子們圍坐在草地上,誠懇地向他們說明剛才自我搖樹的原因並作檢討,還與孩子們交流搖樹的危害性,這場搖樹風波才得以平息。

 我出於教學需要搖了樹,這壹行為傳遞給幼兒的信息是“樹是能夠搖的”,造成幼兒見樹就搖的後果。還好我勇於承認錯誤,平息了搖樹風波。這個案例給咱們的啟示是:教師的壹舉壹動時時刻刻影響著年幼天真喜好模仿的孩子們,因此教師要註意自我的言行,以免帶來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