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衣旰食的意思是:形容勤於政務。
拼音xiāo yī gàn shí。
基本釋義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天黑了才吃飯,形容勤於政務。
出處唐·陸贄《興元論解姜公輔狀》:“乃是陛下握發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示例他多次自勵,只要能“救亂”,那怕是宵衣旰食,頭上再添幾許白發,也在所不計。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夜以繼日。用晚上的時間接上白天。出自《莊子·至樂》:“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
反義詞遊手好閑。形容遊蕩懶散,好逸惡勞。出自南朝·宋·範曄《後漢書·章帝紀·元和三年詔》:“今肥田尚多,未有墾辟。其悉與賦貧民,給與糧種,務盡地力,勿令遊手。”
宵衣旰食造句
1、東遷櫟陽以後,嬴師隰宵衣旰食勵精圖治,親自率領秦國軍隊和魏國大軍展開了長期惡戰。
2、幾十年來柳周宵衣旰食,為江山社稷日夜操勞,最容不得惰政貪墨。
3、他宵衣旰食,以求公正地處理獄案,總是無暇顧及婚事。
4、壹個宵衣旰食,朝乾夕惕,鄞於政事,但最終落得亡國下場的末代帝王。
5、基本上每個人都是發憤圖強、宵衣旰食,臥薪嘗膽。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宵衣旰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