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齒排班,讀音為xù chǐ pái bān,漢語詞語,意思是按年齡大小排成順序。
出自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壹回:“眾猴聽說,即拱伏無違,壹個個序齒排班,朝上禮拜。”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壹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今見最早的《西遊記》版本是明代萬歷二十年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未署作者姓名。魯迅、董作賓等人根據《淮安府誌》“吳承恩《西遊記》”的記載予以最終論定“吳承恩原著”。
該小說主要講述了孫悟空出世跟隨菩提祖師學藝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壹路上歷經艱險,降妖除魔,經歷了九九八十壹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該小說以“玄奘取經”這壹歷史事件為藍本,經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出明代百姓的社會生活狀況。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
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西遊記》漸漸傳入歐美,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斯(斯瓦希裏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語言。
《西遊記》創作背景:
1、唐朝盛世
《西遊記》所描述的故事發生在唐朝,這是中國歷史上壹個重要的時代,也被稱為“盛唐”。在唐朝,政治穩定,社會經濟繁榮發展,文化藝術達到了巔峰,這些都為《西遊記》提供了創作的歷史背景。
2、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交融
《西遊記》中涉及了佛教、道教和儒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這也反映了當時中國的宗教文化多元並存,這種多元性和交融使得《西遊記》更加具有歷史背景的豐富性。
3、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的流傳
《西遊記》中很多情節和人物形象來自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這充分說明了該小說在創作過程中的歷史背景與文化環境。
4、文學創作和出版業的發展
在明清時期,隨著印刷技術的發展和商業出版的興起,小說成為了廣泛流傳的文學形式之壹,《西遊記》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它開創了中國古代通俗小說的新局面,標誌著中國小說歷史的重要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