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洞庭美景的喜愛、贊美之情,也體現了 作者壯闊不凡的思想氣度。
《望洞庭》
唐代: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壹青螺。
譯文:秋夜明月清輝,遍灑澄凈湖面,湖面平靜無風,猶如鐵磨銅鏡。遙望美麗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聯翩。那翠綠的君山,真像銀盤裏的壹枚玲瓏青螺。
該詩從壹個“望”字著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鏡”,是近望所見;“洞庭山水”、“猶如青螺”,是遙望所得。雖都是寫望中景象,差異卻顯而易見。近景美妙、別致;遠景迷瀠、奇麗。潭面如鏡,湖水如盤,君山如螺。銀盤與青螺相映,明月與湖光互襯,更覺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詩人筆下的君山猶如鑲嵌在明鏡洞庭湖上壹顆精美絕倫的翡翠,令人美不勝收。 詩歌所描繪洞庭湖的山水美景,勾勒出 壹幅優美的洞庭秋月圖,表達了詩人對洞庭美景的喜愛、贊美之情。
但《望洞庭》並不單純是壹首風景詩。其在抒發詩人對洞庭湖美景“平湖秋月”的贊美和喜愛的同時,含蓄地以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人生或歷史的深刻理解。 劉禹錫做過大官,結果永貞革新失敗被貶謫遠郡,長離帝京。詩中,浩瀚無邊的洞庭湖,在詩人眼裏不過是壹面銅鏡,壹具銀盤,美而神秘的君山,不過是壹只小小的螺殼,正是表達了詩人被貶謫下的壯闊不凡的思想氣度。